昨天,听说雯雯上午在家里写作业,下午自己约了小伙伴,然后徒步20多分钟,过个大马路,来找小伙伴玩。
我知道这个情况时,忍不住大吃一惊,我也觉得雯雯胆量够大的,虽说我们小时候5、6岁就徒步走很远的路帮助父母办事情,但如今的社会,实在不放心孩子独行。不管咋样,雯雯自己能安排生活,并且单独出门,已经很不错了。
看到雯雯时,溢美之词脱口而出:“雯雯,你好棒啊!你能自己来找小伙伴玩了啊!你找… …“刚说完正面肯定之词,后面的习惯性用语,已经话到嘴边了,我想说得是:“不错啊,你找小伙伴倒积极的,妈妈让你帮忙办事,你就动不得了啊?!”
刚说了两个字,我的脑海里突然对心里的话进行了过滤,我想起我之前跟同事做相似的工作,但我的工作范围和任务做得相对多一些,我欣喜不已地分享我得工作时,同事先是夸我能干,后面的话,怎么听着,就不舒服了:“你可好了,你现在啥都会了,你可以… …”
以我们成人的感受,能明白这话里带着点酸楚和醋意。那段时间跟同事交流,经常会有这样的对话,并且产生类似的感受。后面,我都不敢跟同事正面交流了。
学习了一些自我成长的知识后,我明白这种回复方式,不能称之为“真诚地赞美”。这种回复方式,更多地让当事人感受到不被接纳或者被否定。其实,我们很多父母在跟孩子交流过程中,是缺少真诚赞美的方式的,就像我准备说得话一样。
想到这里,我停顿了一下,雯雯带着谨慎的表情,好奇地问我:“妈妈,你到底啥意思啊?”是得,我到底啥意思?是表扬,还是否定?我笑了:“没啥,我觉得你能自己出门,你好勇敢!“这下雯雯放心了,牵着妈妈的手,一起走了。
是得,我们需要给出孩子明确的回复,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心情,也知道行为方式是被接纳和鼓励的。当我们说:你今天表现不错,但是… …对孩子来说,她能记住的更多是“但是… “的部分。
如果一定要给孩子提点合理化建议,可以把真诚地赞美的部分与建议分开跟孩子交流,说清楚问题所在,让孩子能接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