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17看得时间最长的一本书,历时3个多月,还跨年了。
是在桑格格的微博中看到的推荐,说是一本一天只舍得看5页的书,怕看太快看完会失落,我当时在想,这本书如此牛,那我一定要去验证下是否如此。
没有任何优惠买了这本书,到手发现很厚很厚,随意翻开就是满满的文字。
在过去的2017的某一天,开始了这部介绍以色列的书,更想评价是作者的自传,阿摩司个人的经历,一个家庭的悲剧,放在以色列建国过程这样的历史大环境中,就是一本非常深刻的书。
至少我想评价为深刻。
作者阿摩司·奥兹(Amos Oz,1939—),原名阿摩斯·克劳斯纳,以色列希伯来语作家,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希伯来文学系终身教授。
这本代表作《爱与黑暗的故事》是他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背景,获得很多大奖我就不罗列了,在2015年好莱坞女演员娜塔莉·波特曼将该书改编后搬上大银幕,作为其导演处女作。
Ps,我还没有看过电影。
这本书足够长-600多页,写了他的家庭,包括他的父母,他的外公一家,爷爷奶奶一家,他们的家族经历集中营大屠杀的岁月,伯父一家在波兰被杀,还有母亲的很多同学。而他们稍早移去耶路撒冷的人幸免于难,但是生活下来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在寒冷干燥、生存环境恶劣的新住处,他们家族与当时逃往此地所有犹太人一样,在艰苦的沙漠之地生存,日常生活都讨论着民族的未来,想着自己家庭和整个民族何去何从?只是还算充满信心,他们中很多学识丰富的大咖,随便的邻居和朋友都可能是欧洲知名大学毕业,知晓多国语言的博士,但是在耶路撒冷从事着最简单的图书管理员、工匠等职位。他们民族的聪明和对知识的崇拜是不言而喻的。
在联合国宣布耶路撒冷东边西边一分为二之前,作家的生活在每天与父母一起看书,与卡夫卡、海明威等为伍,也在参加各种大人间的讨论会中度过,看出了犹太家庭对规则的遵守,对知识的渴求高于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为过,他们遵从“成功源自汗水,灵感源于勤奋”的准则。
“书与人一样可以随时间而变化,但有一点不同,当人不再能够给从你那里得到好处、快乐、利益或者至少不能从你那里得到好感时,总是会对你置之不理,而书永远不会抛弃你。”
在他成长过程中,他通过写交往过的人来介绍自己的人生历程。这里有一起生活在耶路撒冷的阿拉伯人,有老师,有与父母有关系的人,有交集的各种人物,当大学教授的伯父、鞋匠、修理匠人、甚至通过姨妈、妈妈的描述回忆了在欧洲时期的生活,当照片里鲜活的人物都在一个时刻成为了单纯的照片,会让人感受到大屠杀一样的战争之残酷。
能体会到阿摩司对所有这些听到的事情记忆之深刻,从描述来说,他写的太生动,仿佛就是参与者之一。
在以色列建国之后,英国人离开耶路撒冷、联合国建议东西耶路撒冷分治以后,他们以为获得了久违的和平,可现实并未如此。冲突不断的两方,影响的是所有耶路撒冷的生活。而他人生的转折点就是母亲,他的母亲是一个有独特见解、富有才华的人,最后无法忍受偏头痛而选择了自杀,但是我更认为是对生活没有了希望,她的朋友大多死于波兰的犹太大屠杀,对于活着的人,没有获得平和的生活,而太多折磨于心的事情会让人无法继续,日子如同一潭死水,没有波澜,没有漪沦,但是又无法获得真正的平静。
对于犹太人,我不能说自己太了解,从极其有限的看过的书和报道等,知道他们与耶路撒冷的关系。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对于一个地域的之争无关历史与政治,他们只希望有个落脚之地,有个安全之地。
书中有让我记忆深刻的一段,作者对阿以冲突用了一个比喻:
“在现实生活中,遭到同一父亲虐待的两个儿子未必能同舟共济,让共同的命运把他们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他们不是把对方视为同命相连的伙伴,而是把对方视为压迫的化身。”
或许,这就是近百年来的巴以冲突。
从普通人的生活经历里,看到整个以色列建国的历程。所以如果你想了解以色列这个国家,我推荐看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