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先摆事实,后讲道理。而在感受的世界,情况是这样的,摆出感受,然后交换对方的感受。感受通常没道理可讲,花儿开了,你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快乐,于是和花儿一起快乐起来。假如非要在感受的世界讲道理,比如在电影中插入旁白,歌曲中加入解说,然后将它们摆放在面前,感受立刻就坏掉了。道理和感受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各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不可以随便混淆。
这个道理,大黑和小白都懂,他们依靠道理立身,依靠感受存活,深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妙处,有理时当仁不让,无理时声泪俱下,极尽表演天赋。感受很玄妙,用理性解释不通,用感受解释感受,好像也不合适,只好将心比心,用同理心说话。可是感受的世界也会变,同理心是活的,差一点都不行,让人左右为难。
上帝死了!这是尼采的名言。很多人用大道理解释,却很少有人用心去感受。如果要摆出事实,尼采不是第一个知道这件事的人,肯定也不是最后一个,因为没人说,他给说了出来,这句话就成了传说。其实并不是上帝真的死了,而是另外说不清的什么死了,尼采不过是说出了这个感受,而这该死的感受折磨过很多人,于是产生了共鸣。换句话说,当感受大行其道的时候,理性必然走到了十字路口,所以尼采的意思可能是说,这世界要变,或者已经变了。
尼采的艺术感强烈,他从艺术角度切入哲学,然后通过哲学影响了艺术。就比如当代的美术作品,把审美弄丢,把审丑捡起来,似乎就是非理性的。再比如摇滚音乐,内心的挣扎扑面而来,用疯狂去填满感受,同样是非理性的。有人说,生活不可以不懂得美。这句话隐含着另一个意思,当你学会了接受丑陋,懂得如何应付丑陋,你才会善待真正的美。用感受来感受这个世界,并且无论美丑,早已成为大众的习惯。商业走的更远,体验营销就是感受营销,把过去简单的尊崇上帝的理念,升级为个性化的体验,还有粉丝营销、尊享会员营销等等。在感受面前,理性一败涂地,这就是如今的现实。
面对这样的现实,大黑和小白当然不会错过,他们其实是最早的那批明白人。只不过,此感受非彼感受,感受的感是去感动人,感受的受是去调理人。究竟是应该感着还是应该受着,恐怕暂时还由不得你。在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是有人能疯,有人不能疯,有人发出感受,有人回应感受。感受可以是生命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生意的一部分,还可以是权力的一部分。就比如看电视,观众只是傻看,编导选择给你看什么,电视台决定让不让你看。感受不只是感觉器官的事,它可以左右一切人、一切事。当非理性的感受遇到了阴谋家,悲惨世界的故事就该上演了。
感受本来是自然而然发生,可是有人想要控制它,有人又喜欢被控制,于是,一切就开始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