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门谈事的时候,发现我开始变得特别不爱听一句话:我有XX资源。并由此判定此人不可合作。
不应该啊!明明几年前有人这么说的时候,我的反应就是:抱大腿!
于是我认真回家反省了一番,看看我这几年思想机能到底出了哪些岔子,导致口味变化如此之大?
结果真的发现了一些时代在偷偷变换时,我们这帮可怜的地球人活在两个时代夹缝中,思维在被潜移默化冲刷着的蛛丝马迹。
70、80后们,通常经历过物资和信息相对匮乏的童年,和在极度匮乏的年代成长起来的父母。步入职场之后,对匮乏年代的生存智慧基本炉火纯青,运用先人留下的智慧活得风生水起,不少人事业有成,或者生意场上春风得意。但是好景不长,忽然间,这个社会就大变样了,变得看不懂,以往的很多规则也失去了当年的魔法。
我在迷茫了一阵子之后,突然发现:两个时代在偷偷交替,我们没有得到通知就被卡在夹缝里了!匮乏年代,它以数百年的历史和数十年的动荡,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从而让我们在表层意识和行为中表现出和当下格格不入的气质。
是时候来做个自检了,看看在商业、学习、生活、社会关系、亲密关系中,匮乏时代留下的烙印是如何根深蒂固的影响着我们。
1、商业行为:对抗、控制、构筑资源壁垒
在资源稀缺的时代里,资源的壁垒本身就是一种权利。
比如:常听老人们讲一个故事,那时候最有权力的人就是商店里的售货员。因为他可以决定你拿着票子能不能换到吃的,也能决定给你的那块猪肉上瘦肉多还是肥肉多,带鱼是尾巴还是中段。
后来演变到,货源是一种资源、批文是一种资源、渠道是一种资源、大客户是一种资源、舆论媒体是一种资源......得资源者得天下!那时候几个哥们想攒事儿,凑在一起必聊的一定是:我手里有XXXX资源,你呢.....?
于是,商业行为基本就变成了努力争抢更多资源,对竞争对手形成资源壁垒,把对方扼死在襁褓里。
有个著名案例,就是两家网游公司互相争夺渠道资源已经白热化,渠道都下沉到了村县级,万人规模的地推团队势要把每一个村里的小网吧都插上自己的旗子。就出现了一拨人冲过去把所有墙壁和门贴上自家海报,前脚刚走另一拨团队跑出来一把扯下贴上自己的.....最终发展为地推团队在村子里火拼。
因为,渠道就是最宝贵的资源。
谁能控制资源,谁就能控制未来。
在这种思路之下,一切不确定性都可以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分解来达成控制。不论在渠道管理上,舆论控制上,上下游控制,掌握源头、公司内部对员工也如此,绩效、打卡,按时上下班,甚至还有专门给老板打小报告的人而获得价值的人存在。一切都是争夺资源,衍生出全民的控制焦虑感。
前几年见客户时,特别常见的一个场景就是:甲方拿着个白酒瓶子,玩命给乙方倒:喝喝喝!不喝不给我面子!是不是咱们交情还不够?不能合作?当时觉得莫名其妙,后来才能想清楚其中的心理机制:这是一种潜在的控制。通过强迫别人做有伤害性的行为,来测试自己对对方的控制力有多强。因此这种场景便非常普遍地存在于上下级、供应商和客户、合作双方的饭局中。
而互联网时代我们突然发现地域的壁垒消失了,人和人沟通的成本也降低了。以往一个业务员一天跑三个客户就很勤勉了,现在他们居然可以同时管理三个500人的群。以前代理权难拿,现在随便动动手指,你找得到任何供应商的联系方式。
资源优势不见了。
再也没有谁,能够通过垄断些什么东西,就可以在市场上呼风唤雨了。于是,曾经造就过成功的商业思维,在新的情境下,失去了存在的理论基础。
资源和信息极大丰富的时代,反而要求对资源更为高效、更为精细、更有性价比地转化和利用。通过分享,让物品和信息在社会上更快速精准地流通起来。这是一盘没有界限和壁垒的棋局,注定是分享和共赢思维才能胜出。
在分享和共赢的思维下,我们其实获得了比以往更好的流动性。
2、学习:不断获取知识,试图通过占有知识的数量来构筑知识壁垒
从匮乏时代里成长起来,很多人都患了信息仓鼠症。我本人就是,小时候对信息的渴望简直无以复加,放学去同学家里蹭书看,买本杂志一定要翻烂。在班级发言或者写作业时用上点别人没见过的句子就觉得自己real牛比。
结果在信息爆炸时代,大脑直接变砖了。为什么?因为每天信息量太大,本身就吸收不了,可是一旦停止关注让大脑缓缓,又会产生极度焦虑,因为那么多事和信息可能就被我错过了!于是强忍着头疼恶心继续浏览。久而久之,信息焦虑症这个新鲜的病就出现了。
只可惜,越是信息爆炸,对大脑的筛选功能和决策功能要求就越高。而这两个功能是CPU的功能,我们在信息稀缺时代都是习惯把大脑当硬盘使的。
连大脑这种核心部件的功能都变了,大脑对此表示也是很不习惯。
前阵子收拾屋子时一口气扔了一百多本书,一朋友闻说:“好可惜哦,我对书就完全无法割舍。”
为什么?因为书籍是神圣的呀!这句话简直是匮乏时代的圭臬,因为信息稀缺嘛,承载着这么稀缺的东西当然神圣啦!但这句话本身就充满了迷惑性。
因为书本身是信息的载体,现在信息更新迭代如此之快,我扔掉的那一百多本都是强调如何构筑资源壁垒控制舆论的商业用书,完全不能提供这个时代的有效信息。无法提取有效信息的书,和废纸有什么差别。
书籍的神圣性,也是建立在信息极度稀缺的时代中的。
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过量的信息和知识需要我们的CPU对它们进行管理,从而能让它们被提取、被精粹,形成简洁高效的系统,为梦想实现而服务。
3、生活:匮乏的时代病---囤积症和糖尿病
中国人过年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有个风俗,就是年夜饭必须得有条鱼,寓意是连年有余。也就是希望可以有多余的物资被囤积下来。
这个囤积有余的思维在现代导致了好多家庭矛盾。一边是子女买着天价的房子,一边是老人拼命囤积把房子当仓库。变成了房子不能为生活品质服务,反而是人要让位于物品。
这种思维方式还催生了一种时代病:糖尿病,就是典型获取资源超过了自己转化能力的毛病。
为物所累,是很多强迫囤积症的痛点。但是思维逻辑一旦形成,根本就没有办法阻止自己体内囤积的洪荒之力!
明明物品随处可以获得,明明物品随时都能找到低价。但是,获取并囤积并不是为了满足身体的需求,而是在喂养看不见的心理黑洞。
4、社会关系:竞争、对抗、争夺资源模式
我们每个人小时候基本上都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中,后来才发现其实我们的爹妈更可怜,他们活在“隔壁老王”和“别人家老婆”的阴影中。
为什么不能好好吃自己的饭,非得盯着别人家的锅呢?
因为:我们怀疑别人家获得了比我们家更多的资源!
在匮乏年代,每一个家族其实都是一个外出争夺资源的工作组。任务这么艰巨,必然不能让组员掉链子。所有的生存资料,生存资源,生存机会,全都要靠抢,那你说,知己知彼是不是特别重要。而树立假想敌,绝对是练兵最好的方式!这种时候,表面上是唠叨,其实是让你有危机感,必须得磨刀霍霍枕戈待旦才行。
匮乏时代的成功逻辑其实特别简单,那就是:我有,你没有。
所以国人出去炫富啦、抢食物啦,其实都是这条逻辑运行于底部带来的表层行为而已。
一旦步入社会,这种感觉就更为明显了。我们通过为人所不能,知人所不知,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种种方法,一路站到了主管的位置上,过上了“往上看都是屁股,往下看都是脸”的传统理想生活。以往学来的管理掌控办法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突然发现,社会不吃这一套了。
眼睛里盯着资源和目标,反而拿不到。拼命修改管理细则和办法,员工也越来越非暴力不合作。越想获取客户,客户躲得越远。反而是你以前很看不上的小XX,一点心机没有,什么大实话都说,什么忙都帮,每天不琢磨别人净死磕自己的呆子,突然就实现华丽转身啦?
因为在越来越透明的市场环境中,分享经济要求人们能够打开心扉。在壁垒和界限日渐消失的今天,谁有足够的敞开度去拥抱社会,谁就能有更高频次的交易机会。谁能真正分享和付出,谁就能得到几何倍数的回报。谁能赋能给他人,反而能够获得更高的影响力。
现在这个时代的逻辑是:我让你有了,你肯定不介意给我一点。
5、亲密关系:对配偶的控制、对子女的控制
控制经过这么多代的进化,也是披上了狡猾的外衣的,大到子女的择偶问题,小到不许老婆和隔壁老王搭话,形式上可以是怒吼和动手,也可以是隐忍悲情和泪水,或显性,或隐性,一次次跨越了本就模糊的界限感,入侵到亲密关系中的个体。
这个话题听起来很禁忌,因为貌似是要批判一些人了。其实不是。
控制,是一种生存智慧,它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被证明对进化非常有效。比如说:在物资匮乏的时期,一个家族必须通过对成员的绝对控制,才能一起抱团出去对抗、争夺。此时,集体大于个人。
从生物进化角度来说,人类的雌性负责的是繁衍,是防御守成的角色;而雄性则要负责带回食物,是进攻的角色。因此,在以对抗和竞争为主旋律的匮乏时代,难免要紧紧团结在进攻型角色的身边,以此形成了漫长的男权社会。整个社会构架都围绕着争夺资源来配置。在那时,越是饥饿的民族越是悍勇,越是容易在争夺中获得胜利。
这种争斗史留下的烙印深深印在我们的基因之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亲密关系。对配偶的控制,对子女的控制,都是在争夺资源的历史中,家族强大才能胜利的逻辑延续。个体的意愿,若是会削弱家族的力量,便会毫不留情地被抹杀。婚姻、生育、没有什么不能拿来当作强化小群体力量的武器。
我想说的是:一切的发生,必然是合理的。合理的前提是:在当时的情境之下。
今日的情境是:物质已经不再需要群体抱团争夺才能获得了,个人的意志正在慢慢恢复和觉醒。因为随着资源分配越来越高效,壁垒越来越少,组织的作用在慢慢减弱,而强大的个体作用在渐渐增强。
恰恰是这个时代,没有自我意识,无法精神独立,会成为致命的弱点;缺乏爱导致的自我价值感低下,会在社会中低估自己的价值。在传统教养方式中长大的孩子,在一个注定属于超级个体的时代,本身就会因为自我意志的缺失、自我管理的失位、自我效能感的低下,成为匮乏年代阴影下的牺牲品。
走过匮乏时代的人,大多还在用匮乏时代日积月累的生存智慧在这个新的时代里努力生存。却发现原来成功的范式反而变成了今天的拖累。
越是匮乏时代生存智慧的受益者,在这个时代越茫然不知所措。
很多人说:“那是老一辈的智慧,我们要随时准备好过苦日子,传统是一种美德。”
在一定的历史时代,这句话没错。但世事恒易,变幻无常,“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也许百年之后或者更久的未来,我们重归匮乏时代,到那时,随时适应环境的优秀能力正是我们人类进化的最大武器。
匮乏,固然是进化的挑战。丰富,又何尝不是?
祝大家每一天开心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