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6期
游龙门奉先寺
已从招提游
更宿招提寺
阴壑生虚赖
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
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
令人发深省
文/我是一棵树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原籍湖北襄阳,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游龙门奉先寺是杜甫早年的作品。也是诗人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游洛阳而夜宿奉先寺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叙写了龙门夜景及若有所悟的心境,表现了诗人青年时期的敏锐感受能力和对佛教的初步认识。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夜。已经有幸在寺僧的引导下游览了奉先寺,晚上又住在了这寺中。
只听得阴暗的山谷里响起了阵阵风声, 透过树枝看到那月光闪烁着清朗的光影。
那高耸的龙门山好象靠近了天上的星辰, 夜宿奉先寺,如卧云中,只觉得寒气透衣。
将要醒来之时,听到佛寺晨钟敲响, 那钟声扣人心弦,令人生发深刻地警悟。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之僧的住处为招提房。诗人在僧人的陪伴下游赏,晚上就在寺中借宿。诗的题目虽说是游寺,实际上把游赏的过程一笔带过,重点描写夜宿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接下来六句都承接一个“宿”字写景抒怀。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这四句写夜宿的景色。幽暗的山谷中生出阵阵冷风,月光下的林木被风吹得疏影摇动。诗人用一个“散”字描绘林木的动态,可以说是穷形尽相,妙不可言。诗人抬头看,数量繁多的星辰高挂在晴朗明澈的夜空中,仿佛迎面而来。一个“逼”字,也是极富表现力的字眼,生动地展现了星辰直欲向人逼近的那种压迫感。诗人夜卧,身上衣服单薄,蚀骨侵肌的清冷,令人不胜其寒,由此塑造了一个虚白高寒的环境。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尘俗之念必然为之一洗,悉数忘却世间的纷扰与喧嚣,心灵从而得到净化。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两句,含蓄而富有深意。诗人在快要睡醒时突然听到清晨的钟声,内心为之一惊,产生深刻的警悟,意有所得,直如禅家顿悟。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描绘了夜宿奉先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青年时期的敏锐感受能力和对佛教的初步认识。
作者介绍:
我是一棵树,原名马小娟,就职河南某市场监督管理局,长期从事执法监管工作。【剑厚文化传媒.河南总社】社长,剑厚文化传媒编委成员。
诗观:不逐名利,只为喜欢。
【剑厚文化传媒】
总编辑 剑厚
主 编 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