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如果提前反脆弱性

本周重点:

如何提升反脆弱性?

1、改变对一些压力、挫折、混乱的看法,不要抗拒,它们对我们是有利的。
2、主动引入随机性,波动,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3、不要做什么
不要成为脆弱推手,天真的干预
避开脆弱性,要观察学习,
杀不死我的,让我更强大
杀死我的,让别人更强大
别人的成功可能会有包装的成分,但是失败就是在那里,无法伪装和包装

查理芒果演讲:如何过上痛苦的生活?用反向语言告诉让我们避开这些脆弱的东西,

如何避开脆弱的东西?
1、避免为了改变心情而使用化学物品,如酗酒、嗑药
2、嫉妒
3、怨恨、避开反复无常,
4、尽可能从自身获取知识,不从别人的失败或成功中广泛吸取教训
5、在遭遇接二连三的失败后的一句不振
6、尽可能减少客观性,感情用事
对外界的认可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也是非常脆弱的,有损健康。

杠铃策略

有两个极端条件组成,意思是在某些领域采取很保守的策略,但在其他领域承担很多小的风险,这种双重态度。一边是极端的风险厌恶,一边是极端的风险偏好。

例如读书:读一些无用的书籍,另外读一些名著。
工作,一方面属于闲职类,但是副业来写作,就是非常牛的。如果一个作家白天从事和写作无关的事情,她写作的作品会更好。例如写出《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三体》作者
健身,用自己能举起来的最大限度,之后什么都不做。
投资,90%储蓄,10%投资高风险收益的产品。不要100%投资中等的收益,因为有可能计算错误,让你一无所有。

总结

提升反脆弱要承受欢迎,并主动的引入 波动、混乱、挑战,还有有意识的洞察、避开脆弱的事物,脆弱性的事物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容易发现的。

践行杠铃策略,一面极端的风险厌恶,一面极端风险偏好,要摒弃中庸的模式。

一个人所受的尊重是以他为了自己的理念承担的风险而成正比的。

勇气是唯一不可伪造的美德。看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一个人只会哔哔的说,那就是耍流氓。

听完课后的感想:

最有感触的是关于减少脆弱性,淡化那些事情在心中的位置。之所以对这个点最敏感是因为一个人在生活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因为得不到而伤心甚至气愤的事,典型的脆弱心理,比如,工作中评职称,这是多少人在排队,在找关系,所以看到很多人会因为别人评上,而自己没上就愤恨不平,因为看的太重,把这个事情当成事,一个重要的、严重的事情,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就会出现扭曲的状态。

最近在看吴军的《见识》里面有一段大意是:他自己面对任何事情都很从容,就连当年的投资市场低迷,他一天内有了20%多的损失,所有人都着急上火的,帮他打理的财务的专业人士更急的不得了,他依然是从容淡定,完全对他没有任何影响。为什么他会如此想的开呢?

有句俗话:除死无大难。在他父亲过世后,他对这段话体会更深,每当遇到挫折、困难、失败,他想都没关系,我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在后面的文章写到:人从一出生就都有一个目的地,就是离开时人世......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知识,是要失败的......

从吴老师写的种种看,他都具有一种反脆弱性,除了生命之外,没有什么事情那么重要,至少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重。当我们能认识到这一点,很多事情都看淡,看透,看开,就不会被身外之物所累,也就具有了反脆弱性。

想到老师曾经说:在该主动的地方主动,不该主动的地方被动。对应反脆弱,我觉得我们要学习,观察,避免脆弱的部分,其实有一点是不该主动的地方,不是自己能控制的,要接受现状,也要看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30岁之后,你应该避免在大公司工作。 “35岁现象”与职业风险 之前写了一篇“30岁遇到的种种问题,答案在20岁”...
    ZidaneYang阅读 489评论 0 1
  • 1.如何增强我们的反脆弱性? 主动增加随机性我们在生活中要主动寻求随机性, 稳定性固然对我们很重要,但是稳定性也意...
    地平线上的背影阅读 1,587评论 0 1
  • 我们处在一个充满风险的时代。可是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为了预测未来的有序性。而数据的重要作用就是为了精确的计算并规避未...
    花开666阅读 254评论 0 2
  • 结构: 1 三元结构的识别 2 不对称性与凸性效应 3 选择权与理性 4 选择的本质 1 三元结构的识别 塔勒布在...
    喜之郎碎碎念阅读 1,164评论 0 1
  • 如果不觉得饥饿,山珍海味也会是味同嚼蜡,如果没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同样的,没有经历过伤痛便不懂得欢乐...
    更好的郝俊霞阅读 81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