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读到我的英文老师“大玺子”写的一篇游记《寻访龟山》。在那篇游记里,张玺以恬淡雅静的文字,讲述了她和几位同事们趣登龟山累并快乐的过程,让我也恍如身临其境般与他们同游了一趟龟山一样。跟以前相仿,大玺子仍旧会把游玩途中随手拍到的美景图片儿,很有心得体地安插在文章段落之间,使得文图俱美,颇有诗意。
尤其是张玺在《寻访龟山》一文里引用的那两句李白的诗:“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更是一下子把我带入到了40年前的遥远回忆中去了。
1984年的时候,我也就11岁左右,才念小学四年级。那年我爸爸就给我买来了一本儿《唐诗三百首》。该书上不管是原诗还是诗句的解释里,都有许多繁体字儿,这让刚念小学四年级的我头疼得厉害,因为根本就不认识字,直接看不懂。
至今我仍记忆犹新,那本《唐诗三百首》里第一首诗就是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见我实在是看不懂书里的繁体字,我爸爸不得不亲自带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诗背诗。“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这便是整首诗的内容。不单是我,我爹还把小我三岁的弟弟也干脆拽过来和我一起念诗背诗。我们哥儿俩其实当时谁也不懂诗的意思,只是愣念硬背而已。
当年虽然不懂那首诗,但是40年后的今天早已“会意”,当然也不至于再“欣然忘食”了。大玺子的图片儿拍得甚美,她那双常常一笑就眯成缝儿的眼睛里之“松柏葳蕤”,在图片上也让我感同身受。但见“远上寒山石径斜”,却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见到的确实还是一片“锦官城外柏森森”的绿意无边。
继而又令我油然记起一段在1988年的夏天,8月初的暑假里,参加由煤炭部组织的初中生科技夏令营活动。当年的我刚念完初二,有幸得机会跟北京市的煤矿子弟同学们一起同游山东登泰山。36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仍记得我在为期一周的夏令营活动中的某晚,在全体有近60位同学共同参与的才艺表演节目里,我专门儿为大家朗诵的正是李白的这首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我有样学样儿地模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夏青的声音,朗诵了那首诗。当年在泰山脚下那个浪漫的晚上,我朗诵的时候全场鸦雀无声,我甚至完全可以听得到自己的心跳。哇!尤其是我身边邻座儿的仿佛还有几位漂亮的北京姑娘哩,她们好像还用那种宛如秋水一般的眼神儿看过我……噢耶!估摸着我当时肯定是达到了跟她们一起“陶然共忘机”的境界啦!春心荡漾。
当然啦,我跟自己尊敬的大玺子老师固然不能分享这些陈年旧事啦。大玺子老师对待我这个老而笨的学生向来严肃有加,“STOP!”玺子老师经常用这个英文单词来吆喝信口开河的我。
每当我乐滋滋地看着大玺子老师写的文章,一高兴就忍不住会随手抓起笔来,即兴发挥地写下几行字,表达一下自己当时的想法儿和心情。就连我写字用的信纸也是30年前的了,在时光的丛林里回眸,我仿佛也能嗅到一股“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的韵味了……[哇][咖啡][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