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洛阳广电中心演播大厅洛阳首届“书香之家”表彰仪式上两次听到“让洛阳纸贵再现辉煌”的呼声。笔者做为受奖者严重共鸣深以为然。
“洛阳纸贵”是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成语,然而知道其背后故事的人并不多。笔者对那个发生在1700多年前的传奇故事进行了深入探讨。
左思太笨耗尽毕生心血才写出《三都赋》
左思少时笨拙且长相奇丑,个子矮,口吃,小时候学钟、胡书及鼓琴,都不成。他的父亲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及至左思成年,其父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候呢。”
不知那时的左思哪来的抗挫折力,他没有因此沉沦气馁,而是更加发愤图强读书学习。这一点太值得当今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学习。
左思大约十八岁的时候读了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两京赋》。两汉时“京都大赋”曾盛行一时,左思被赋中的宏大气魄和华丽辞藻所折服,萌生要为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撰写出《三都赋》的想法。
左思把写赋的想法告知当时著名文学家陆机,立刻遭到一顿讥讽。难能可贵的是左思没有放弃,并在20岁时付诸行动。《三都赋》写作过程非常不顺,仅完成初稿就花掉了整整十年时间。左思在房舍和庭院中各个角落,甚至茅厕内均备着笔墨纸砚,偶得佳句,立刻记录下来。养成随时捕捉记录灵感的习惯,值得所有感叹没有创造力的人们学习。
当时的左思名不见经传,《三都赋》初稿没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左思又精雕细刻打磨了十多年的时间,还请教过当时很多名人审阅指点。慢慢地,才有人认可。左思找到当时闻名天下的皇甫谧写了推荐序,还请名士张载、刘逵分别为其中的《魏都赋》、《吴都赋》、《蜀都赋》作注释。
公元296年,时任司空张华读后大赞称:“左思是班固、张衡之流的人物,(此赋)能使诵读的人感觉文已尽而意有余,历时越久,越有新意。”于是豪门贵族争相传阅抄写,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飞涨。
终于形成“洛阳纸贵”的辉煌,这一年年左思已经43岁了。距他最早萌生写作《三都赋》的灵感念头,已经过去了整整25年。(“洛阳纸贵”发生于公元296年,距今已经过去1720多年)
其实到此,左思仍然没有躺平。在此后到去世前的十多年时间仍持续对《三都赋》进行修改完善,可以说《三都赋》是他耗尽一生心血的成果。
磨刀不误砍柴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半生的左思右想,反复打磨精雕细琢之后的《三都赋》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京城洛阳造成轰动,抄写的人太多,纸张的价格都涨了很多。左思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名士,名垂青史。当然最可贵的是他为后世留下“洛阳纸贵”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这是古今中外很多著作等身的大人物都没能做到的。
笨人左思成功的启示
人世间有天才,譬如西晋时的王羲之酒醉即兴挥毫一气呵成《兰亭集序》登上中国书法艺术的顶峰,初唐四杰之首王勃一气呵成《滕王阁序》成就千古第一骈文。其实他们很可能是抓住瞬间灵感成就的辉煌。
笨人左思创作《三都赋》的曲折历程告诉后人:写作是硬功夫,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
人是万物之灵,这个灵就是“灵感”之“灵”。婴儿学会说话就具备了产生灵感的能力。反观当今家长和老师面对孩子的天真童言,不少人立刻斥之胡思乱想、胡说八道。应试教育大环境下,老师训练学生写作,大多布置命题作文。当学生大脑空空如也,只好东拼西凑,瞎编乱造。交老师批阅之后就束之高阁甚至直接丢弃了。很少有人保存自己的作文,更少对作文进一步修改,也没有投稿意识,上过大学的人很多,但正式发表文章并且收获稿费的人就是凤毛麟角了。
输出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很多人误认为是输入知识就能改变命运。其实这是误解,真正能够改变命运的是能够用独特的慧眼发现产捕捉问题,灵活运用输入的知识或者结合捕捉灵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造了新的物质或者用文字记录总结经验教训创造了能够实现价值的精神价值才能改变命运。
笔者曾面试过数百名大学生求职者,很少有人能把个人简历和自荐书写好。如今国家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强调对输入知识的训练,却普遍对输出知识的训练严重忽略。4月23日世界图书日(World Book Day)被漏译为世界读书日,开展活动只局限于倡导阅读而遗漏了至少更为重要的写作。
灵感是创新的源头和灵魂。人类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科技发展无不需要创新。而灵感的产生往往稍纵即逝,太多的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灵感闪现的的时候没有立刻下笔捕捉的意识,导致大多数人的灵感都如过眼云烟稍纵即逝,笔者认为这种现象是人类资源最大的浪费。
而灵感的产生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六祖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无论多么平凡的一个人,只要大脑正常都会产生灵感,养成捕捉记录灵感日记的习惯,小灵感会越来越多,小灵感会变成大灵感。相关的灵感串起来,就如同珍珠串成项琏一样价值倍增。人的一生很漫长,每个人都有抓住一次或几次重大灵感而实现创新成为创造者的可能。
洛阳有700多万人民,为了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积极性,完全要以倡导人们学习左思养成捕捉记录灵感的习惯。建议洛阳在全国率先开展灵感日记大赛,并实施笔者提出的创新保障机制,群策群力协助创新灵感提出者评估完善并付诸实施。万众创新,完全可能再现洛阳纸贵的辉煌。
2018年4月22日 星期日 洛阳小雨2021年12月22日修改2022年5月16日修改8月11日再修改、2023年3月2日再修改、9月13日和18日修改
主要参考文献:《晋书·文苑列传》、湖北文理学院王辉斌教授《左思左棻的生平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