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是我跟孩子之间的一次糟糕的互动。
大朵上初二那年,有一次大朵同学的爸爸来我家拿一本习题册。当时我正在给儿子收拾房间,整理书桌时我把大朵打开反着摊放在书桌上的书全部合起来,整整齐齐并排摆放在书架上。见这位父亲来,我就跟他说了我儿子乱放书的“坏习惯,把家里搞得乱糟糟的。
我说完之后,这个爸爸只是笑笑,没说别的。我当时觉察了一下自己内心的感受:我这个人从小不善于整理家,一直不擅长,姑娘时候就没擅长过,有了孩子之后也没觉得有必要在这方面精进,自然一路不擅长。而那一刻,在这位爸爸面前,我发现自己有点儿想为自己不善于整理家找一个更容易让别人一听就觉得合理的原因,好让我保全面子,所以我顺口说了是由于儿子乱放东西,导致家里乱。想到这里,我突然有点不好意思起来,觉得自己是在借题发挥,借儿子的习惯遮自己的丑。我是一边忙活,一边做这个觉察的。
差不多快收拾完的时候,这位爸爸开口了:朵妈,不用太在意书桌的状态。你有没有想过,孩子书桌上不同科目的书都摊开放在书桌上,意味着啥?
我顿了一下,惊讶地看着他,“还能意味着啥?“
这位爸爸认真地放慢语速说,“说明孩子在学习状态,确切地说,是处在思考状态”。
我又顿了一下,觉得这位爸爸说得有道理。这位爸爸跟我聊了一会儿儿子们学习上的事,走了。我继续看我的书,做我的家务。
晚上儿子放学回来,一看书桌被我动过了,火冒三丈,声音里带有哭腔,“妈妈,我求你以后不要再动我的书桌了。倪为了收拾家,把我的学习计划全都打乱了,你不会知道我为了找到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题目,要去书架上找多久啊,我的时间难道就该这么浪费么?为什么你就不能往好的方面想问题呢?你看到我的书桌的样子,难道就只能看到”乱“,就看不到点别的什么吗?”
大朵对我的一顿教训,让我呆住了,呆了好半天。天哪,我是一个多么自以为是的妈妈呀!我的自以为是究竟已经伤害孩子多久了呀?不行,这事儿绝不是小事儿,我不能轻描淡写糊弄过去。
原来儿子摊放在桌上的书,折起来的那一页正好就是他放学回来坐到桌前要马上进入后续思考与解题状态的明证,而他同样摊放在桌上的错题本之所以在特定的某一页也是因为有一个他随时要进入精进状态的便捷做法!
儿子越说越气,“妈妈,你究竟什么时候能真正给我一点点尊重?你今天必须说清楚,否则我这学没法儿上了!”
我又是一惊!
“书桌风波”过后,我做了很长时间的深刻反思,并且每到一户人家,看到他们家整齐排放的书柜,我就好奇地问一下,多久开书柜柜门取书一次,我发现大部分摆放整齐的书柜里的书,主人打开取书的频率是很低的。也就是说,放得整整齐齐的书柜和书桌固然是很好地照顾了来访者的观瞻效果,然而也却是主人并不经常光顾这些书的标志。我也去过几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的家,偌大一个书房,桌上、窗台上、椅子上甚至地板上、沙发扶手上到处是书,而且是摊开的书,有时候连卫生间马桶旁竟然也有一本折过一页的书放着!
多次观察之后,我的结论是,生命是一条流动的活泼泼的能量。我们生活中见到的人大致有两种生命状态:一种“活着”,指的是一种与“死”相对的状态。They keep alive. 另一种“活着”,指的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流动着的状态。They keep living. 前者追求的是“不变”,而后者追求的是“变”。
我把整整齐齐摆放在书架上的书作为前者的意向,静止的、不变的,因为很少取下来翻阅,所以那些书仅仅是物质意义上“在那里”,还“活着”,只是具有被阅读的可能性而已,书与主人间实际的能量流动很少或一段时间内几乎为零;放在看上去乱糟糟的书桌上的书,我把它们当作后者的意向,流动的、时刻在变化的,因为书页随时要被翻动,书与主人之间有持续的能量流动,所以书在持续发挥其价值,书不仅仅是物质意义上“在那里”,更在精神意义上与主人同在,与主人分享着“生生不息”的生命状态。
当我有了这样一个觉察之后,我觉得换了一个人:我感动于大朵在学习方面处于心流体验时的那种状态,我也更为我自以为是地打扰他而感到歉意,更为我因为有这个儿子而有机会做这样的觉察与强劲成长感到庆幸。
是的,从很多方面看,大朵优于一朵,有“惜时好少年”美誉的他从小就不仅深懂得付出,更懂得“非专注,无高效”的道理。有儿如此,促我成长。有儿如此,叫我如何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