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董宇辉和李娟的访谈引起了网络上的热议,我分别对两个人的印象都还不错,但这次访谈的效果却有点出乎意料,讨论最多的词就是“不同频”,我没看过,对此就不予评论了。
不过之前凤凰网魏冰心对于李娟也有一段采访,这段我看了,那一次的访谈,有一种松弛感在里面,很接地气,没有那种硬要聊得深入的端着的感觉,顺其自然。
访谈主持人的倾听很重要,大家都会从对方的话茬里去接话,去展开话题,让娟姨主动能说出很多话,让人有种亲近感与真实感。
那就回顾一下吧。
01
面对困局的松弛感
面对主持人提出的困局:人生难题是被困在工作系统里,很想停下来,但是周围的人告诉我,要苟住。
娟姨给我们的答案是:
“有的人困在疾病之中,有的人困在贫穷之中,有的人是困在繁忙的工作之中,困在空虚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
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难题需要解决,不是困在这里,就是被困在那里,身而为人,不可能自由自在。
就连娟姨自己也说,她自己就困在过去的记忆里,但那也是正常的。
其实,不想停下来,是因为自己有不舍得放弃的东西,归根结底,这个困局都是自己的选择。
就拿工作来说,觉得薪资不够高,但是不想换工作,可能是因为不想放弃现在的安稳,不想放弃现在的同事关系,面对未知的任务,不敢轻易尝试和改变,所以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是自己权衡利弊之后的结果。
娟姨说:
“过得不好是常态,是人的本性,因为人是贪心的,过得再好,还是会觉得自己不好,不存在永远的满足感。”
听到这句话,真的是醍醐灌顶,人间清醒,短短几个字就把人性与困局都解释清楚了。在现实中可能找不到答案,向内求,改变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才可能获得这种松弛感。
02
直面内心的真实感
面对独处,娟姨说她自己会警惕这一点:“一个人的生活,会把感觉和情绪放大。”
面对社恐,娟姨说:“借由社恐这个借口,来回避很多东西,就是胆小鬼,或者是一个软弱的人。”
她对内心充满了觉察,真实而不避讳,细腻又不内耗,感觉就像是天生的作家,能体会到读者感情与情绪细微的变化。
那种极致地为他人着想的利他,真的很让人动容,娟姨自己说她是天生讨好型人格,希望能够被别人接受,希望能够被别人喜爱,所以就需要投其所好,她就要进入他的眼睛,进入他的视线,进入他的生活等等。
她说自己每写一句就会想到别人在看这句话时,别人会不会喜欢。她又承认这个是不好的,但是她做不到不顾读者去尽情的表达。
这种有点矛盾,又有点纠结的真实感,很让人感动,这可能就是娟姨的魅力所在吧。
03
面对写作的体谅感
面对写作,娟姨说她最初的来源是老师的鼓励,说她可以当个作家。但她说在写作方面,不是特别机智的人,一边写一边思考,一边否定自己。
也就是写的时候畅快表达,把脑袋倒空,然后改稿的时候把自己作为读者,进行批判性的否定自己,最终达到不错的效果。
这种能够双向切换的能力也是很棒,但她又貌似不太认可自己这种面对读者的讨巧做法,也难怪她在采访中会说,有时候会讨厌自己,讨厌自己的阿勒泰,因为写的太讨巧了。
说实话,我挺震惊于她的真诚,面对如此高热度的书,读者都如此喜欢,作家本人居然不是很喜欢,的确是有点出乎意料的。
她说,只是对自己有些失望和厌弃,精确的去衡量了别人的情感,但也是真实的,至少在情感上是真实的。
她用一个警惕的心态去评价自己,说自己是有一个缺陷的作者,很大的缺陷。
但当主持人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一切又发生了反转,她说:
好的文学,它一定是有个标准的,这个标准是非常朴素的东西,就是谁看了都觉得它是好看的。
娟姨在此刻,又认同了自己,从讨好心态在写作,转变为,体谅心态在写作,忠于自己,忠于读者,那就是好的。
文学就是沟通,不只是相似人群之间的沟通,更是不同人群之间的沟通。
“他不是一个文学青年,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你们俩的现实是完全割裂的一个人,但是你凿开了他的窗户,你打开他的眼睛,这就是文学的意义。”
04
面对生活的秩序感
面对生活,娟姨说她是悲观的,但不影响自己的快乐。
“快乐是我的情商决定的,悲观是我的智商决定的。”
都说高手的大脑都是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思维,却又不影响自己做事。我想娟姨可能就这类高手吧。
面对主持人提出的城市与田园的追求,娟姨也是各种利弊的分析,城市更有安全感,更包容,而牧场人情味更浓。
不用去盲目地去追求远方的生活,不是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你就可以改变你的一切,询问自己的内心,去追求更美好,更适合自己的就好。
面对美好,娟姨也真诚地说:
“我把它写出来,不是我真的是要营造一种什么什么东西,去让别人羡慕,去让别人向往,而是这个东西它本身打动过我,我太震惊了,我太感动了,所以我要把它写出来和别人分享。”
这是她独有的一种美好滤镜,因为现实中不堪的,丑陋的东西太多了,不值一提,除了除了煞风景以外,真的是不能给别人任何价值。
这可能也是她说的讨好型人格在起作用吧,总是想给人以温暖。
“你明明很痛苦,但是你非要笑着,明明很尴尬,但是你就要装作无所谓,这确实是自我保护的唯一的方法,也是给人以温暖的机制性利他。”
如果说,读者的存在会让娟姨不能真实的做自己,那最安全的方式就是消失在人群里,对娟姨是如此,对读者可能也是如此,不去打扰,欣赏作品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