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七彩霞衣
前段时间看完卢梭的《爱弥儿》,爱弥儿是卢梭虚构出来的人物,他想象着如果有一个孩子,我当他的家庭教师,我应该怎么教育他。
我就想,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现代的社会上,他理想的生活状态应该是什么样的?所以写写我自己理想中的童年。
01 基本条件
首先经济状况,要不要这个孩子托生的家庭很有钱呢?我觉得还是不要吧,能够满足最基本的生活状况就好了,就是粗茶淡饭,一日三餐,家常着装,这样就可以了。
其实真正的,人到后来,最后所追求的外物也不过如此,还有很多附带的,不过是内心不满足的一种补充而已,最后终于明白过来,也总是要舍弃的,不如不要的好。
那么,家庭一定幸福吗?也不一定吧。人生的一切都是变动的,我希望他有个性格乐观,可以应对一切的父母,我觉得有时候决定一个人快乐与否的不是他面对的事,而是他面对事情的态度。
所以有时候困扰我们的自认为的贫穷,并不是贫穷本身,而是我们面对贫穷的态度。
给我们带来困扰的是贫穷的附属品,那种人穷衣破的窘迫,那种朝不保夕的恐惧。
当你想那些达人伟人一样豁达的去看开,自然的去应对的时候,很多不过是你的想象和内心戏而已。
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所有人面对的世界都是自己的构建而已。
02 带孩子的人
0-3岁这段时间,我希望有一个性格平和的人一以贯之的把他带大,这个人顶好是他的妈妈,亲生的继母都行,也可以是外婆、奶奶,最好是女性。
我总觉得整体来说,女性比男性更适合带小小的孩子。而且在我周围的很多人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的亲人起到的正是缺位的母亲的角色。母亲有时候不是一种血缘,而是你对这个世界最美好的唯一真正的依恋。我希望所有的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这样的母亲。
带孩子的人性格也比较温和为好,尽量什么事情都顺着点孩子。这么小的孩子,如果大人硬要跟他犟,他是一定犟不过大人的,那到得后来,不过是他自我的损伤还残害而已。
我见过很多这样的孩子,那些所谓的听话的、懂事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被损伤的孩子,越听话损伤就越厉害,自我丧事得越多。
03 成长的环境
就大环境来讲,我希望他生长在一个真正把孩子当成我们的未来,重视我们下一代的人,是社会各个层面上的人,从内心真正的重视,而不是口头说说而已。
我生活过的四个亚洲国家,中国大陆、菲律宾、斯里兰卡和泰国,遇到过很多地方的人,我觉得,整体而言,我长大的地方对孩子的态度是不如其他几个国家的。
包括我自己,从真心来讲,我其实不喜欢孩子,有了孩子之后,我也只喜欢自己的孩子,我做不到别人对我孩子的那种真挚和热情。
在菲律宾有了保姆之后,我第一次发现我对我自己亲生女儿的态度不如保姆,我对她没有保姆对她好。比如保姆在洗碗,我女儿说我要玩积木,她马上停止洗碗跟她一起玩积木,玩完之后才会去洗碗。而换做我,我会告诉她等我洗碗,或者干脆说我忙着呢,你自己玩去。
那时我开始反思,什么叫真正的对孩子好,为孩子好?!
不是我们自认为好就是好,比如我们说打是亲,骂是爱,棍棒底下出孝子。而是真的好才叫好,和颜悦色,有求必应,给孩子夸奖和鼓励,让她感受到爱和关怀。
04 接触自然
我希望孩子小时候能接触到自然,其实我自己满怀念自己长大的那个环境的,是的,非常落后,没有马路没有汽车,大人很忙,然而安全,没人管,所以我们可以漫山遍野的撒丫子跑来跑去的。自自然然的长大,去体会天地万物赋予我们的一切一切。
我们在蓝天下,黄土地上奔跑,披着星星,顶着日头,春天看万物复苏,小草冒出地面,柳树挂满新芽。夏天听漫山遍野的蝉鸣,在河边钓鱼捉虾。秋天在田地里捉蚂蚱蝗虫,摘小小的灯笼果。冬天在雪地里乱窜,拽掉滴水岩下的冰凌尝尝味道。
我知道现在的孩子不可能这样玩了,到处都是汽车大马路,到处跑太不安全了,于是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孩子都被关在家里圈养起来了。所以,终归我的理想也只能是理想而已。
05 永远的理想
前阵子看一本书,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汉密尔顿,他一直在构建着自己理想中的社会,二十多岁的有一天,他问自己:如果我设想的所有的理想今天突然实现了,我会觉得幸福和快乐吗?他觉得不会,因此失落了好几年。
我也在想,如果我的理想今天真的实现了,我会怎样?我一样不会快乐和幸福。看我们父辈就知道,他们那一代人,当年的理想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在当然不仅理想早就实现,还实现了升级,但是会真正的满足和快乐吗?不会,依然有当前各种各样的烦恼。
那么追求理想的意义又何在呢?我觉得是为了更好的前进吧。我们实现了上一代人的理想,在这个基础上有了我们自己的,可能我们依然实现不了,但是走在理想的道路上,似乎比没有理想多了那么点点生活的意义和奔头。
大约就为了这点意义和奔头,继续怀抱毫无意义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