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在下完一场雨还没接着第二场雨、天空夜幕即将降临又还未黑透之前,我去了小区外路口的那座桥边,看雨后的樱花。
不知为什么,现在就会有一种“珍惜当下”的感觉,一寸一寸的光阴,都想好好收藏,深怕错过了什么,而我也愈加强烈地感知着,错过就是永远的错过了。
倒不是发生了什么生死大事让人顿悟人生,只是会淡淡地想:这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傍晚,要是将樱花花瓣都打落了吹散了,那明天就看不到樱花了;这雨要是将樱花都打落了吹散了,而我还未去见它,那我连这未着花瓣的樱花树也就错过了。
和邱先生通电话,他问我为何傍晚时分又突然跑出去了,不是还下着雨吗?
我告诉他,我说,因为明年我就不在杭州了。
是的了,所以现在总有一种要细心收集江南景色的心情,这里的一山一水,这里的冬去春来……都想打包进记忆里,让它不再褪色。
杭州的春天如约而至,玉兰花如玉、桃之夭夭、海棠依旧、樱花如梦……万物复苏,春光无限好。在这样的春色里,我却渐渐地告别这里的风景。
所以我会更加珍惜,我说,以后我就去北京了,以后就看不到这里的雨,看不到这里雨后的樱花了。
我到那里的时候,樱花落了一地,樱树上还留存着茂密的花朵。风吹过来,雨珠也从树枝上坠落,花瓣也纷纷扬扬地落在我的雨伞上,落在路边,落入河流中。沾染着雨水的花瓣晶莹剔透着,粉白色的珍贵,细腻柔和,路边的灯光偶尔投射过来,折射出更美的梦境。
站在樱花树下,我举着伞,细细地凝望每一朵花。
有三三两两的路人经过,停驻在樱树下,拍了照片,又匆匆地离开了。
我站在那些樱花树下却迟迟不愿离去。
我想定格这样的美好时光,在二零二零年的春天,在那江南的三月,我拥有过一场无与伦比的春日盛宴。
江南的春天,温柔似水。有阳光的时候和煦春风,烟雨的时候如诗如画。
我忙着采集春日时光,譬如去山脚下的农户人家看菜地里的豌豆和葱苗;去山顶上看不知名的一大片白色小花点缀在层层绿叶之上;清晨醒来一大早骑单车去西湖,趁人不多时候去看杨柳依依,去看湖水波光粼粼;上班路上马路两旁的早樱,愣是将我迷住了,即便下雨也都骑单车,放慢速度欣赏那些美丽的景色……还有呢还有呢,春日里的风景可不止这些,还有我种的长寿花,月季和雏菊,都细心地迎接春天的来临。
我说,我很喜欢这座城市,喜欢这里的生活,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这里的一切都眷顾着我,将我孕育成一个温柔的人,让我也沉淀自己,内涵得到升华。
在杭州的我经常有一种像已经老了的错觉,倒不是年龄上的感慨,而是杭州可以让我有终老于此的意愿。
我以为我会在这座城市一直生活下去,直至老去,所以也一直不吝惜这里的一景一物,以为都是我的,不会消散不会失去的拥有。
所以当有一天,突然发现这些都是我的短暂曾经,便有些慌张,我想,我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漫长的告别。
我问邱先生,我问他,北京有樱花吗?北京有山吗?北京春天也会像江南一样美丽吗?北京会下雨吗,下樱花雨的那种?
我问他,北京生活会很艰难吗?
邱先生静静地听着我的留恋和忧虑,而后一点点地安慰着我:北京也有樱花,北京也可以爬山,北京也有春天,只是现在还没有像南方那样春意盎然,北京也会下雨,不过大都在夜晚降临,清早起来又是晴日……
北京的生活多种多样,有不同阶层不同的生存状态。有人奢华无度有人食不果腹,而大多数年轻人都是努力工作去支付房租房价的普通生活。所以并不会觉得特别难,就看每个人怎么去看。不同人有不同的圈子可以去融入,北京那样大,但和你相关的人少之又少。关上了门,便只剩下一屋两人三餐四季。
物质基础需要得到保障,所以要去努力上进;但是这俗世中的欲望太多,也要懂得知足。
他安抚着我:并不能立刻就给你买一套房子安一个家,但是会一点点地计划着未来,将你纳入人生规划中,给自己目标,一步步去实现。希望这样能给你安全感,也让你觉得踏实和安稳。
他知道我不习惯北方的干燥,他说以后房间里放上加湿器。
他知道我喜欢江南的春意盎然,他说以后要多种绿植盆栽花卉,让屋子里清新自然有春天的气息。
他知道我喜欢大自然,他说以后周末就经常去郊外踏青赏花爬山,他说那里山上还有竹林,竹林里还有茶馆可以喝茶。夏天去那儿待一天,也是很惬意的生活了。
我留恋着江南,邱先生安抚我,北京也有江南。
在每座城市都可以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去看到喜欢的风景。江南也可以过成北方的生活,只要愿意,只要喜欢;而北方也有江南的味道,只要喜欢,只要愿意。
我站在樱花树下,遥想着千里之外的北京。
那里初春暖阳,那里樱花未开。
那里总是晴,那里刮了大风,那里有我想念的人。
我摘了口罩,让路人帮我拍了照片。
我纪念着:樱花和女孩的笑脸。
一身洁白衣裳,撑着透明雨伞,微微笑,头顶是纷纷扬扬的樱花。
我知道很美。
我知道,因为那是唯一的樱花。
因为那是唯一的我。
因为这是杭州。
因为这是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