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段日子,很少读书。尽管办公桌上每天都有几本书,但真正坐下来读书的时间几乎没有。但是,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翻开枕边书,读上一阵子,困意袭来,才肯放手。最近,床头有两本书,一本是曹文轩的《再见,钢琴》,一本是杰克·伦敦的《海狼》,两本书交替阅读,但也就这么读完了。曹文轩清新的文字,读起来很轻松,但读《海狼》的过程,内心却很沉重。
第一次读杰克·伦敦的作品,是九年级教材中有一篇他的小说《热爱生命》,也因此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知道他短短40年的生活中,有太多的苦难,太多的波折,虽然他靠着自己51部小说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却无法排解内心的痛苦和孤独,于是,他选择了自杀。
读完他的《海狼》,我想谈谈对作品中海狼这个人物的理解和认识。作品中的海狼是“恶魔号”这艘捕猎船的船长,此人性格暴戾残酷,残忍冷漠。海狼虽然有时也算明理,但他生性偏执狂躁,而且自负到极点,他对船上所有的人态度都很恶劣,以至于船上所有的人在他的影响下,都成了自私冷酷穷凶极恶的家伙,对弱者不屑一顾。
随着“我”与海狼的相处时间越来越长,也发现海狼其实也不是那么坏,他狡猾多智,有着丰富的航海经验和深邃的思想。他对“我”这样一个绅士却也惺惺相惜,不忍毁灭。但因为他平日里对手下过于残忍,所以在“恶魔号”遭遇海难的时候,当海狼视力急剧下降的时候,他被海员扔下大海。虽然被“我”救下,但已经残废海狼性格依然固执偏激,他最终选择离开这个他极端蔑视的世界。
初识海狼,我也被他的残忍和凶暴吓到了。但我知道,一个人的性格,往往跟他的经历有关。在作品的第十章“海狼的身世”中,我知道了海狼的身世,特别是海狼童年的经历,造就了现在的海狼。他经历了一个贫穷的童年,刚学会走路就要出海,哥哥们出海都一去不复返,唯一幸存的哥哥却更像野兽,更野蛮。他十岁的时候,就到丹麦人的船上当跑腿,吃粗劣的食物,忍受拳打脚踢。因为这样的经历,因为这样的童年,他仇视所有的人,仇视这个社会,于是,他要报复,报复这个社会,把自己当初所承受的加倍奉还给曾经欺负过他的人,当然也殃及了无辜。
海狼的一生,看似他很强大,看似他在所有人面前都像一个王者,但他内心的痛苦,童年那段充满悲剧色彩的经历,也许会在每一个不眠之夜一点一点蚕食他的心,但这种疼痛,却无人分享,无人倾诉。他是孤独的,也许这种孤独更可怕。之所以最后他选择了死亡,是因为他已经生无可恋。尽管,海狼也曾经渴望爱情,也渴望温暖,但最终他什么也没有得到。
从海狼身上,能否看到杰克·伦敦的影子?杰克·伦敦也有一个充满苦难的童年,成年之后的经历也很复杂曲折,最重要的是,他最后也选择了自杀。
读《海狼》,读海狼,也读杰克·伦敦。读这本书,我没有在意写作技巧、表现手法、艺术特色,我更看重的是海狼这个人物形象,还有透过海狼这个人物,我看到了人性,看到了作者,对于作者的自杀,我居然多了一份理解。当一个人对这个世界没有期待的时候,当一个人感受不到来自这个社会一丝一毫的温暖的时候,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呢?死亡,无疑是一种解脱。
现在,我们习惯了用心灵鸡汤慰藉这个世界包括周围人对自己的伤害,但一个人内心的强大,绝不是靠那些所谓的鸡汤喂养出来的,而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舔舐自己的伤口。能熬过来,便是重生。
活着,虽然是一种本能,却成了一个很严肃的社会命题。活得有滋有味,活得有尊严,成了一种奢侈的想法。倒不是说从这部作品中,我获得了太多的消极因素,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能继续保持一份善良,能继续保持一份纯真。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点亮自己,照亮别人,让周围的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和温暖,是我最愿意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