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之见闻,身边挚友,有隐士高人,真师相授者,或是宗风脉传者,经年累月苦练绝技,却从不对人言其功夫,更不好为人师,为人谦恭,只是在与之言谈或见其文章、诗词当中,散发出清新脱俗的神采,便已心仪。
记得李真阳先生曾著书言;“内功的行持也包涵了渐悟与顿悟的过程,渐悟是由日积月累生成的转化的基础,经过漫长时间所生成的质变。而顿悟是由某种基因激发能动神思所导致的质变。悟是先贤参禅打坐在静定的功夫上才能产生的。” 真阳先生曾说过: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诗使人精确,史鉴诗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诗人深沉,伦理使人转重,逻辑与修持使人善辩,学问能变化人气质。”连陈胜、吴广乃一介农夫皆能仰天长啸:燕雀安知鸿浩之志!我等安能不汗颜否?若吾等能好好思索,人到世间一趟不易,俗言天道酬勤,若能勤习始知善学,文武同修,久持精恒,永不退转,则先天的灵性渐渐地得以开启。
人若开启了先天的真如智慧,和后天的学识相互交融,使人的身心得以升华,使人焕发出质朴祥和之美。如你领略到先贤的至理名言乃字字珠玑,那时练武操拳自然就会别有一番神韵。
庄周说:“有一位纪渻子,专门为宋王养斗鸡。宋王让人挑选了一只最好斗、最剽悍的公鸡送给他,期望他能够培养出第一流的斗鸡来。“十天之后,宋王来问他:‘鸡养好了吗?’“纪渻子回答道:‘没有,这只鸡现在还昂头骄傲,恃气未灭’。“又过了十天,宋王来问:‘鸡养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没有,这只鸡现在听到声音、看见物影都会敏感地反应。’“又过了十天,宋王来问:‘这下好了吧?’“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现在目光犹有恨意,盛气未灭。’“又过了十天,宋王又来回:‘还没好吗?’“纪渻子说:‘差不多了。别的鸡虽然鸣叫于旁挑战,也不会惊动它,看起来就象只木鸡一样。它精神内守,不为物动,沉着应战,胸有成竹。其它的鸡一看见它,吓得扭头就跑,根本不敢和它对阵。’“斗鸡者若能如纪渻子,便为善养生者。”苏玉惊疑地问道:“先生,您对斗鸡也如此熟悉吗?”庄周笑道:“我平生淡于名利,但是与三教九流却无所不交。”苏玉说:“我在斗鸡场上混了十多年,很少见过呆若木鸡之鸡。但是,这种鸡,肯定是最好的斗鸡。”庄周进一步启发道:“不仅斗鸡如此,为人亦是如此。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无勇,大仁不仁。真正有德之人,并不时时表露于外。哗众取宠、虚张声势者,未必有德。”
松是很难练的, 腰胯上的肌肉, 没练到时, 感都感觉不到, 怎么能命令它松了。 特别是腰下部和髋关节附近的肌肉,我在练到之前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 在,练到之后才知道原来那里也是可以动的,而且还力大无穷,内功的力量全是从那几 块脊椎上来的。松软也是一把力气,是分了阴阳的力气,松要从力中来,这是不传真诀。 李雅轩说要“ 大松大软” 许多人误解了,松是力,在力中找,只是得有懂劲的师傅在旁指导,不能自作主张乱想象,乱发挥。李雅轩的“大松大软”那是说给入了门的听的, 是功夫上高档次的 手段。 往上走只有“大松大软”才是正道啊!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句话。许多人有好多的解释。其实,这句话不重要,可以当废话看。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概念。都可以。如果要认真的去认识,太极是阴阳前而由无级产生的。我的这话也说的有点糊涂。要细细体会。功夫就在细处,不可放过也。放过了就没功夫了。我这样说可能好一点,就不会钻牛角。阴阳是打人的时候才会出现,阴阳一出,胜负即分也。打人之前是个什么状态,就是无极。就是全身要如金刚石的分子结构一般的内力分布状况。(就是王芗斋说的混元力是也)。起式就是这样才合格,才能练拳。一动,就要内含阴阳,而对外仍然是无极态。然后触着敌人何处,何出即分阴阳。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就伸。]这是敌我相交形势不完全明朗时的战略思想。有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不暴露自己的意图。二是要发现对方的弱点。所以嘛,当敌人没有缺点的时候,就是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了。这时候的动静问题怎么解决,就是动之则分,静之则合了。我这么说是不是好点。一动,就是立柱单重。一静,就是无极,就是那个钻石结构。兵法怎么讲: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你看这太极拳狡猾不狡猾。动起手来,就像是诸葛亮用兵,不是有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注意,这是诸葛亮的大秘密。他的一生就是这样度过的。我们的拳也一样。拳,乃杀人技也。不谨慎是不行的,也是练不好的。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这是敌方未暴露弱点时具体的战术指导。前面是战略思想。啧啧,老王不亏是大哲学家,一篇几百字的小文章,真是滴水不漏啊。敌人以力打来,在无缺点的情况下,我就回避,所以就叫走。但是当敌人出现断劲时,我就要把这个断劲接上,这才叫粘。好多人在这里就糊涂了。什么叫粘?只有对方的劲一断,你马上要把自己的劲续上,所谓发落点对即成功,就是从粘字来的。你不回粘,不能粘,对不起,太极拳你还是不懂的。所以粘字最重要。粘在水平低时,用劲,高时用意,特此说明。
上面两讲说的是王尊岳的太极拳论。文字很美,好多人被迷住了。特别是读过几天书的文人,特爱练这个拳。一是这个拳安全,用不着对打,推推手就可以糊弄过去。二是这个拳起点低,用不着朝天蹬三百七八十度旋等等混蛋招法。哼着曲听着歌就可以把这拳给学会了。其实,这就把太极拳给害苦了。世界上最没用的就是文人,这帮人在那,那就得到霉。这帮人跑到太极拳里。太极拳就遭了秧殃了。
现在的年轻人,没见过真功夫,就凭看书,看谁写的好,就认为功夫好,这就坏了大事。可以说,文人练拳,硬是把太极拳给搞破产了。什么是拳,拳就是要打。我前几天脸上还让师叔给搞出了一道血迹哩。可文人是最怕打,能练好么。练不好的骗人。练的好的,也骗人。不信么。我举个例子,这两年,太极大师多如牛毛,可大家都不买帐。但是有个叫祝大彤的,也是名师的弟子吧,也有把年纪了。看他的图片,功夫可以说是入门了。教个人我认为是合格的(太极拳的假大师最多,我留点情,老师骂我了,不让我说真话,呵呵)。然而他写的文章可以说是胡扯。例如他胡说什么他的老师把太极拳的动作统统分成两个,一个是阴动,一个阳动。太极拳一套架子,怎么是阴动,怎么是阳动,这就是故弄玄虚,最糟糕。这老祝仗着自己识几个字,就胡写,那就是害人了。
一阴一阳为之道,阴催阳动,阳动阴随,这种变化也是小桥流水,自然而然。好的文字像一杯清茶,一天喝一两杯,满口留香,沁人心田,练拳之余的品一品茶,才知道生活原来很美好!说句实在话,现在有些文字虽有其香,却难入心田,是用心吗?是真意吗?至于斗不斗,那太正常了,是人还不斗吗,杨露蝉学拳为了什么?传道?笑话。身在浊世,莫言清高!有人火气大,是因为他心中一直有一块伤疤解决不了,练拳悟道只能让他自我感觉豁达,可当有人不经意碰到那里,他又变成了俗世中的人。嘿嘿,谁没有痛处呢,关键放开痛处让别人打,自以为已经放开、麻木,不会痛,笑话。与人相处也是一样,一放就乱,一收又死,收放之间,得之者道。
都说太极拳“舍己从人”,不舍己就无法从人,没有"肚量"自然做不到,这里的肚量就是太极拳的功夫:一句话,看你身上是否"空"到家了。太极拳又有"引进落空",双方搭上手,一看对方打来,赶紧让开,或者把劲道引走,是个办法,不能说错,只是这就不是"引进"而是"引出"了,何谓引进?对方要打你怎么办?好,你不是要打我吗?我把整个身子都给你,让你打!拳、掌、肘、拿、绊、踢,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此为"舍己"功夫,也就是太极拳的肚量,没肚量可不敢这样:)"从人",你怎么打,我就怎么来,顺着你的劲路,或者说听住劲,等到你前力已尽,后力未续,也就是"落空"之时,便是我打你的时候了,到了这个时候,想怎么打你就怎么打你,长劲短劲随便用,长劲打的漂亮,短劲打的狠,伤人重。所以说,太极拳的"舍己从人,引进落空",比的就是谁的肚量大。听劲听的好的人,就怕你不打他,打的越重越狠,越好借你的劲,你挨的也就越重。太极拳的"肚量"大的人,不是不跟你争,而是要打你一个脆的。单纯的化开或者干脆挡开对方的劲路,不能算是太极拳,但是现在看外面的太极拳无论推手散手,似乎真正能做到舍己从人,引进落空这一境界的不多,大都是你来我挡,或者你来我闪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