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去年很早就买了《西游记》纸质书,无删减珍藏版,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出版,绿色封面的,但是一直没有真正静下心来阅读。
关于《西游记》电视剧
我们那个年代小时候,《西游记》电视剧家喻户晓,好像某个时间段放暑假还是放寒假整天追剧看西游记,看的不亦乐乎。
西游记的主题曲和片尾曲的经典旋律,还记得很清晰,仿佛当年和弟弟和表姐表妹们一起追剧的情形就是昨天,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还能清晰的回响在耳边。主题曲开始的很有节奏感的音效是那时候最期盼的最让人兴奋的,因为又能整整看很久了,片尾曲“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是我们最不想听的,听到会很失落的。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时代的变化,亦或是可能随着电视剧电影作品的主见增多和多样化多元化,慢慢的开始觉得《西游记》不好看了,甚至觉得有点害怕看《西游记》的画面。
这几年语文对学生们的课外阅读要求越来越提高了,更多的人更早就开始读《四大名著》,小学也开始让读了,可是我们那时候就是到了初中高中也没人要求读《四大名著》。
学校不要求读,家里没有文化人也没人要求读没人告诉我应该读,也没有文化氛围熏陶我去读,再加上那时候贪玩更不会自己想去多读课外书了。
本来那个年代很少有人会读很多课外书,偶尔有一两个同学读四大名著,可能都算班里的特例,可能大家都认为爱学习的书呆子或者贪玩的不爱学的那种玩世不恭的男生才会读《四大名著》。总之就是不流行不普及读四大名著。
说到《四大名著》和《红楼梦》电视剧,我还真是等于没读过没看过。
可能初中高中同学那时候有几个人读,可能高中时偶尔也听说有人读张爱玲、席慕蓉和外国名著小说什么的,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知道读,但是我却好像是绝缘体什么也名著没读过。上学时,父母把电视机都封锁了,不怎么看电视,连红楼梦电视剧也没看过。
那时候关于新华书店的书,可能最多就是母亲买过一本名人名言,觉得那些格言都很经典。还有就是小学的时候我和表姐们一块凑钱买过脑筋急转弯的书哈哈。
要说怎么证明我喜欢阅读喜欢文学,可能我很早就喜欢古诗词、文言文,看的爱不释手,尤其偶尔爱看那些注解,觉得很有趣。最喜欢李清照的词。
但其实也不曾正式多读多学,对文言文可能也就是浅显的喜欢罢了。
然后就是我喜欢写日记,可能从小学那时候老师让同学们写日记我就开始知道应该每天坚持写日记。
其实这些可能都是喜欢阅读写作的最初的种子。
关于爱书
那就是我从幼儿园的书到小学初中高中的书,连卷子练习册,都收藏的好好的,视若珍宝从来不卖的。
(我记得幼儿园的书我收的好好的,但是表妹去了我家好像是拿我的书好像是弄折了还是弄坏了,记不清了,好像当时我还很郁闷的气哭了,不知道那么小怎么会知道珍藏书。后来也可能随着搬家的缘故好像没有再看到幼儿园的书。)
最近几年偶然的机会才开始听书,《红楼梦》、《西游记》、《张爱玲传》、《孙中山传》、《宋美龄传》、《宋氏三姐妹》……。
听《西游记》好几个版本,有的版本说到一些凶残恐怖的情节真的很吓人,那些不适合小孩听,其实可能好几个版本也有标注青少年版本的,不过记不清楚是否成人版本青少年版本都有那样的情节的。
另外西游记还有很多佛教色彩迷信色彩,其实总觉得西游记无论书籍电视剧还是音频,根本不适合小孩看和听。
也曾质疑为什么西游记会被列为四大名著之一。
但是后来看了纸质书籍,才发现书里边很多诗句,还有很多词语都很好,才知道原著是真的很有文学范,这方面来说,怪不得称之为名著。
这次学校让读四大名著,让家长学生选一本共读一本书写读书心得,刚好家里有《西游记》纸质书,我们就选了读《西游记》。
我才认真看了这本书,很多词句都很好,觉得作者真的很有文学造诣,文学功底深厚,很有文化内涵,那么厚的一本书,故事构思,文学价值,信息量那么多,那是读了多少书才能写的出来的,感叹确实是真的是文学巨著(除了那些不好的部分)。
看来电视剧和音频听书和纸质书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尤其这种古典名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