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已经意识到,继承父母的梦想是多么艰难,如此被爱是多么令人窒息。”
老实说,一直到我看完这一本小说,我也没有搞清楚到底谁是主角,是父母还是孩子?也许谁是主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小说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觉得窒息,又会不自觉的反省为人父母我们到底有没有做错。
利迪亚是家中的老二,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是她却自杀了,也许不是自杀,因为小说里面没有明确的交代她是自杀,但是她的死却比自杀更令人难过。
利迪亚是一家人的中心,她享受着全家人的宠爱,却被这份爱逼到窒息,直至死亡。
利迪亚的母亲玛丽琳曾经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放弃家庭,丢下丈夫和孩子,离开家去外地学习大概九个星期的时间,但是因为再次怀孕,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因为自己的梦想没有实现,所以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最像自己的女儿利迪亚的身上。
那个时候利迪亚才五岁,最爱的妈妈毫无预兆的离开,让利迪亚有强烈的被抛弃的害怕,当妈妈再次回来之后,利迪亚觉得只要是妈妈想做的事情,自己一定要做好,因为只有这样,妈妈才不会离开自己,利迪亚把妈妈的梦想转接到自己身上来了,妈妈的心情永远随着利迪亚的分数上下波动,为了讨妈妈欢心,防止妈妈偷偷溜走,利迪亚不得不开始学习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然而玛丽琳并没有发现女儿的异常,她把利迪亚的讨好当成了真心喜欢,她不停的送利迪亚各种礼物——特别的礼物,但是每一次都是书,医学方面的书,她自己喜欢的书。玛丽琳期望利迪亚能够实现她的梦想,替她做医生。
利迪亚的爸爸詹姆斯是一位美籍华人,从小被人排挤没有朋友,他害怕孩子们像他一样被种族歧视,总是希望孩子们能融入真正的美国生活多交朋友,尤其是对最像美国人的利迪亚的期望特别高。
利迪亚希望收到的圣诞礼物或者生日礼物是像普通女孩一样的项链或者其他的什么礼物,她以为父亲会跟母亲不一样,但是父亲送给她的礼物永远是关于如何社交方面的书籍,总是告诉她要怎么样融入到美国生活,怎么跟白人交往。就连父亲送了她心心念念的项链作为生日礼物,也是为了让她看起来跟其他的白人女孩更像。
利迪亚对期望能得到父亲的理解感到意兴阑珊,她把项链收起来,表面上是看起来是对项链不再期待,实际上是对父亲的理解不再期待。但是当她猜到替她挑选项链的路易莎是父亲的情人时,她感到无比的愤怒,对父亲的背叛感到很生气。
利迪亚被这种情绪压抑得非常的痛苦,她想找她的哥哥内斯倾诉,内斯是家里唯一的温暖,但是内斯正好考上了哈佛大学,正沉浸在喜悦当中,内斯没有发现利迪亚的异常,利迪亚不停的耍小性子和内斯冷战,内斯依然为自己能够逃离压抑的家而感到兴奋不已。
家里唯一的温暖就要离开了,利迪亚感到非常的绝望,她感觉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没有人能够理解她,如同一位溺水者失去了自己最后一片浮萍。
她如同一根绷紧的弦,随时会断掉,她依然笑魇如花,仿佛再正常不过,然而这一切却逃不过她的妹妹汉娜的眼睛。
利迪亚终究还是逃走了,她用死亡换来了他正常的呼吸和她想要的自由,也打破了这个家的平衡。
“一切的苦难都会过去,学会和自己和他人和解,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
可以说内斯是压死利迪亚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如果我们把利迪亚的死推给内斯的话,就对内斯来说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内斯是家里面的长子,他和利迪亚一样有被母亲抛弃的经历,但是他没有利迪亚那么“幸运”,能够得到父母的宠爱,玛丽琳的注意力永远在利迪亚身上,詹姆斯也只是偶尔才发现,原来内斯已经像他那么高了,他想做宇航员的梦想,要么被忽略,要么被嘲笑。
就连他拿到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全家人都替他高兴的时候,利迪亚一张不及格的卷子马上让詹姆斯和玛丽琳由晴转阴,仿佛他的事情永远没有利迪亚那么重要,内斯有些生利迪亚的气。
但是内斯也没有生气太久,因为他知道利迪亚所承受的压力有多大,他一方面羡慕利迪亚受父母重视,但是也绝不想承受她那样子的压力,他总是能轻易的原谅他的妹妹,但是这一次利迪亚没有给他机会。
“一定是彻头彻尾的错了,才知道要重新来过。”
玛丽琳是一个受争议的角色,可以说利迪亚的死与玛丽琳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我们不能下结论说玛丽琳就是错的。
玛丽琳非常希望女儿能够成功,跟我们现在所有的父母一样,希望子女学习优秀,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我们不能说玛丽琳逼迫利迪亚,毕竟在给她买所有书之前玛丽琳都有问过利迪亚想不想要,利迪亚因为害怕妈妈失望,所以每次都说想要,而不敢表达真实的想法。
利迪亚在努力的活成玛丽琳想要的样子,但是玛丽琳并不知道这不是利迪亚真正想要的,我说我们不能指责玛丽琳,是因为除非是最优秀的心理医生,否则我们真的无法揣测孩子内心真实的需求,谁能想到一个五岁的孩子就可以这样委屈自己去迎合一个母亲的喜好呢。
我们也不能指责玛丽琳抛夫弃子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谁都有自我,谁都想要做成一番事业,只不过每个人的选择不一样,谁也不能否认,玛丽琳在离开丈夫和孩子之后,在追求自己梦想的时候,有多么的自责和痛苦。
玛丽琳从小被母亲教育要相夫教子,我们不知道她跨出那一步需要多大的勇气,当她追求梦想失败之后,转而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到利迪亚的身上,我们除了叹息,也想不出指责她的理由。
“多年来对爱的渴求让她变得敏锐,她就像一条饥饿的狗,不停地翕动鼻孔,捕捉着哪怕是最微弱的食物香气。”
有网友评论,在整部小说里的所有的人物当中,最心疼的就是他们的小妹妹汉娜。
汉娜就是那一个终止玛丽琳追求梦想的“意外”,玛丽琳本来打下定决心要学习,当一名医生,但是她怀孕了,不得不回归家庭,我以为汉娜的到来会让玛丽琳恼羞成怒,但是汉娜似乎成了玛丽琳放弃梦想的一个台阶,我还以为汉娜的到来会让詹姆斯喜出望外,会让汉娜得到哥哥姐姐的格外照顾,但是都没有,没有人恨汉娜,也没有人爱汉娜,汉娜在这个家里面就像一个空气一样存在,可有可无。
缺爱的孩子最敏感,她警惕的观察着周围的所有变化,利迪亚自杀之前的种种变化,只有汉娜一个人看在眼里,汉娜惊恐的看着她姐姐的变化,但是她不敢说,因为在这个家里,汉娜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她的话没有人相信,直到利迪亚死亡,她也不敢把她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甚至不敢去安慰伤心的玛丽琳。
这个角色最让我心疼,也最让我觉得莫名其妙,但也最合情合理,毕竟唯有退出局外才能看清事实的真相,汉娜作为这个家庭里的局外人,看着另外四个人的爱恨情仇,孤独而绝望。
“你永远得不到想要的,你只是学会了如何得过且过而已。”
詹姆斯是几个角色里面唯一一个会让我讨厌的人,他自己是一个华裔身份,他倾尽所有努力,即使是做了教授也依然自卑到尘埃,他甚至把这份自卑和不安传递给孩子们。
利迪亚的死让詹姆斯很痛苦,但是这个痛苦又夹杂着他华裔身份的自卑,他没有办法跟玛丽琳说他的这种痛苦,而玛丽琳则认为利迪亚的死是他杀。
詹姆斯缓解痛苦的方法是出轨,这是我最瞧不起他的地方,在自己被玛丽琳撞见他的出轨后,他还大发雷霆离家出走,哪怕他的人生有多不容易,我依然没办法给他婚内出轨找一个合适的借口。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詹姆斯摆脱不了融入白人的期望,玛丽琳终究屈服在母亲的期待之下,利迪亚继承不了父母的梦想,内斯用优异的成绩来吸引父母的注意,汉娜则用乖巧来保证自己不被伤害。
在这个故事里面,我们多少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为人父母或为人子女,我们都有着同样的痛苦,在这一次又一次轮回的苦海里,我们都是为他人而活,找不到真正的自己。
碎碎念:
最近看这部小说,实在是太痛苦了,整个人就一个字:丧。再加上小家伙又正好撞上了流感,好几天都是恍恍惚惚的,整个人精神很糟糕,本来是打算分别以三个小孩的角度来各自写一篇的,可我实在没有勇气再一遍一遍进入这个故事,实在太压抑了,虽说故事比较压抑,但真的太精彩了,强烈推荐亲们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