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叛逆

在学习家庭教育之前,面对孩子的各种情绪,都视为“问题”“闹腾”总是茫然失措,焦虑,总会跟孩子讲一大堆的道理,用貌似正确的原有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去灌输孩子,而忽略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看不见”孩子行为背后的“呼唤”当知识理念已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概念时,原来视为天大的事,都已不再是事,总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去解决,改变环境只能逃避一时的伤痛,而改变家庭内在的相处模式,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源,愈伤痛的起点。从长篇大论的“你应该怎么去做”到和颜悦色、柔声细语的“你想怎么处理呢”“你觉得怎样合适呢”从犯了错误疾言厉色的指责,惩罚,纠正孩子的错误,到接受他所有的行为,并认知到他行为背后的原因与之共情,不指责,不抱怨,其实孩子内在自己的言行已形成了自我的认知观,很多事情他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当孩子有过激行为,在他自己情绪平复之后,他会去思考与反省,同样也会产生愧疚感,而父母在他“犯错”或有“不恰当行为”档口的指责,恰恰扼杀了孩子的羞愧感,继而自然也不会对“不恰当”的行为有正确,深刻的认知,并会出现“反正你也说我了,指责我了”的心理,对错误没有足够的认知,自然犯错的概率还会出现,而这里父母并没有达到所谓的“共情”当孩子出现状况时,父母能做到“不指责”“不抱怨”并理解孩子当下的感受,这就叫共情,而共情同样不仅是在“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及生活人际交往中都需要运用起来,是解决关系的开门钥匙。不要去做给孩子“贴标签”的父母,从“你应该怎样”“你怎么可以这样”的言行中抽离出来,那些言语的背后无形给孩子贴上了许多负面的“标签”,孩子接收到的信号都是“你错了”“你不行”“你不是好孩子”“你不是好学生”长期在这种“标签”浸染下的孩子会渐渐的失去自信,变得迷茫。

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在处理孩子时,是否做到了足够的耐心,冷静、以及自我情绪稳定的帮孩子处理问题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以前在不同的文章里,许多人会以父母的视角来评判某些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父母会给予一些“态度恶劣”“厌学”等一...
    1fe861dd6f26阅读 519评论 0 2
  • 这两天能量出奇低,简书也不想写,拖到了现在。一大早起来,做了肉酱黄瓜丝面条。做饭时候还想送好孩子去买点什么菜要运动...
    艳合成长录阅读 147评论 0 1
  • 今下午得空 在人满为患的车管所 交警队办事等待中 来回想 怀念 梳理这个充满色彩斑斓的十年 起源于昨天上午...
    夏花绚烂般美好阅读 1,044评论 0 0
  • 昨天开车过十字路口,眼看再有六七秒钟就要变成红灯了,不想再等。所以用力踩下电门向前冲去,在向前冲的时候,自己...
    依娜_ce2c阅读 183评论 0 7
  • 2019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将在11月2日举行,预计全国参与统考的28个省份都将同期举行考试,考试人数将要再...
    edce82b26551阅读 67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