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桥水的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鲍勃·基根说:"在大多数公司,人们都在从事两个工作,一个是他们自己实际的工作,另一个是努力给别人留下自己如何工作的良好印象。"
想想你的职场生活是不是这样呢?在领导面前展示自己的努力勤奋,还要猜测领导和同事对自己的看法,有时还被莫名卷入公司领导的斗争中,一不小心站错队,就成了牺牲品。
然而,桥水基金将自身的企业文化打造成你所认识职场的另外一面,你不用可以显示好的一面,也不必去猜测别人的想法,从而形成了更有意义的工作环境和更加顺畅的人际关系。只不过这样的企业文化不是所有人都能受得了的。达利欧是如何做到的呢?他推崇创意择优的理念,即极度求真+极度透明+可信度加权的决策。
01极度求真
丘吉尔曾说过:"给公众以虚假的期望,而期望又很快破灭,这是最糟糕的领导方式。" 对于极度求真,达利欧并不是说筛选某一个或几个人的看法或问题,而是开诚布公的讨论问题,并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在桥水,要求批评他人时当事人一定要在场。因为背地里说人坏话只会产生消极的效果。如果会议时批评的员工不在场,达利欧要求事后必须发给这个人一份会议记录。
不仅如此,桥水还要求将开诚布公当做每个人的责任。如果你有观点不表达出来,而私下抱怨或批评,你有可能会被要求离开公司。
不管你是公司管理层,还是底层员工都有这样的义务。比如有一次达利欧收到了一份下属吉姆的邮件,吉姆认为达利欧那天的会议发言太差劲。因为会议主题是针对文化和投资组合两方面发表意见,在2个小时的会议里,达利欧一个人就讲了62分钟,更可怕的是单单投资组合就讲了50分钟,而文化只讲了12分钟。吉姆认为达利欧没有针对这次会议做任何准备。
这就是桥水打造的极度求真,因为并不只有自上而下地灌输式批评,还有自下而上的传递。
虽然达利欧有些极高的标准,但也会根据事情的严重性来判断一个人的去留。只不过他试图营造一个诚实而求真的企业文化。
02极度透明
对于极度透明,达利欧让公司几乎每个人知晓公司几乎所有的事,。达利欧认为,不全面的公开透明将会导致公司人员的分割,也就是说消息灵通的掌权者和其他不明真相的人。
比如说,桥水曾面临这样一个难题,桥水的管理委员会考虑将公司的某个部门并入到另外一个公司。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你们公司,会怎样呢?管理层肯定会选择先不对外公布,毕竟这件事还没确定,等方案明确后再告诉该部门。大多数的公司应该都会这么做。
但是桥水的想法却恰恰相反,因为桥水要求极度透明。于是他们把这个部门的员工叫来一起开了一个会,告诉大家实情,也说明了事情的不确定性。后来这个团队并入了另外一个公司,但是这个团队还依旧跟桥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桥水每年的年会这个团体都会来参加。与此同时,这个团队对桥水透明公开的作风更加有信心了,最终以善相报。
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应该做到透明,一些可能会损害公司利益的事情,达利欧会选择先让可信度好的人先知晓,再通知其他人。但是做到大多数事情的透明,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已经特别困难了,而桥水却做到了。
03可信度加权的决策
桥水推崇的创意择优不仅仅有极度求真和透明,达利欧还打造了一个可信度加权系统。
一般企业在做决策时,大多以两种方式来进行:举手表决或一个人拍板决定。而达利欧却打造了与这两者不同的方式,通过每个人的可信度高低,来达成一致。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方面的可信度指标,最终团队决策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然后举手表决时,不是单纯计算票数,还要加上每个人的可信度指标,进行加权统计,这就是可信度加权的决策。
可信度指标的高低来源于过去的工作经验,要是你3次成功地解决了相关问题,并且能有有逻辑的解释结论背后的因果关系,你就可以获得更高的可信度。
但是可信度加权只是一个参考工具,但是不能用来推倒责任人的决策。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能力提出不同的意见,即便你是没有什么经验的新手,但是责任人在推倒可信度加权的投票结果时,也需要对这个决策负责。所以,可信度加权也不是做决策的全部。
好了,今天给大家分享了《原则》一书中工作原则的一小部分内容,你可能觉得达利欧的企业文化太过疯狂,毕竟要做到这样确实很难。但是你还是可以选择一些可以运用到你的团队或生活中的内容,然后进行修正,也许会对你有帮助。记录这只是达利欧的原则,你应该去独立思考探寻到最适合你的原则,才是真正好的原则,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