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们曾被问过这个问题:“长大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请举手。现在大家回想一下,你们第一次被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多大?你们可以伸出手指来示意一下。三岁,五岁,三岁,五岁,五岁……好的。接下来,如果刚刚说的这个“长大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曾经让你感到焦虑,哪怕是一点点焦虑,请举手。
我一直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长大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问题并不在于我没有兴趣爱好,而是我的兴趣爱好太多。高中的时候,我喜欢英语、数学和艺术,建过网站,还在一个叫“失意电话话务员”的朋克摇滚乐队中当过吉他手。也许你们还听说过我们这个乐队呢。我们第一次被问到“长大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在差不多五岁的时候。事实上,在你那么大的时候没有人会真的在意你说了什么。人们认为这是一个无意冒犯人的问题,问小朋友这个问题,只是为了引出他们可爱的回应,比如“我想当宇航员”,或者“我想当芭蕾舞演员”,又或者“我想当海盗”——此处应有万圣节的服装。
然而,这个问题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地被问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高中生可能会被问到在大学准备选什么专业。在某一时刻,“长大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从原本那种秀可爱的方式,变成了让我们彻夜难眠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
尽管这个问题鼓励小朋友们想象自己将来可以做什么,但它并未给小朋友们充分想象的自由。事实上,恰恰相反,它限制了小朋友们想象的自由。因为有人问你长大后想做什么,你不可能回答20种不同的职业,尽管好心的大人可能会笑呵呵地说:“哦,你太可爱了,但是你不能同时成为小提琴制作家和心理学家啊。你必须选一个。”心无旁骛这一人生理念,在我们的文化中被过度浪漫化了。这种命运论或者说“命中注定的职业”的概念,意思是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一份命中注定的伟大事业,我们需要找到它,并为之奋斗一生。
所以,如果你从我今天的演讲中学到了一件事的话,我希望那件事会是:不管你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接受它们。如果你内心是专家型的人,那就用尽一切办法,成为专家,你会干得非常不错。但对于在座的多重潜力者们,包括那些在过去的12分钟里刚刚意识到自己是多重潜力者的人,我要对你们说:“接受你的众多爱好,保持你的好奇心去探索未知领域,探索不同领域的交叉地带。接受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能引领我们去过更快乐、更真实的生活。”也许更重要的是,这个世界需要更多重潜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