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9.12
今天是第一次在简书上发表自己的文章,与其说是文章不如说是自己的学习笔记吧。PS:接触互联网的时间不长也不久,从一个不怎么爱学习的小白,慢慢成长,喜欢学习与钻研。因为得益于罗辑思维,每天都会听坚持60S胖子每日语录,觉得成长不仅仅只是去听,更多的是实践与记录。希望自己能每天坚持下去!
进入正题吧。今天自己分析的一款app产品——知乎。
打开知乎,首先看到的是知乎最近更新的进入介绍页面:在知乎,发现你所有疑问的答案;在知乎,发现同伴,发现知己;在知乎,发现更美的世界。首先,从进入的这几个页面看到,知乎的目标定位很清晰,自己是一个知识社区,在这里你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你可以提出你的疑问,你也可以在这里认识趣味相同的小伙伴,当然了,在这里你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问让自己扩宽自己的知识面,也更快的提高自己对于各种事物的认知。
一款成功的app首先是让大众认识自己的功能,好比我们去一个商店看到“五金百货”知道这是卖电线、插板、灯泡的,看到“大众洗浴”知道这里是按摩搓澡的,同理啦,一些APP从名字或者icon就可以辨别出他功能定位,比如分期乐、饿了么、等。单从用户的第一印象来说,知乎做的还是非常成功的。
登录知乎以后慢慢体验。
使用QQ/微信/微博注册登录。这样的注册登录设置,十分方便,减少用户繁琐的注册流程,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其中的手机号码注册登录是现在大部分的产品都设置有的,一方面可以减少虚假帐号的建立,也可以在后期的产品维护中,通过短信推送唤醒活跃度低的用户,促进产品的日活与消费,也可以让最新更新的功能让用户熟知,并反馈出来,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度。
在产品设计中我们经常所说的用户体验,用户友好性,如何更加形象具体化呢?
进入知乎会有热门话题推荐的设置,使用户筛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的的一些话题。这样用户就可以避免因为信息量接受过大,丧失自己关注的焦点。设置完成之后,在我们每次进入首页的时候都会有自己兴趣相关的推荐,一些热门的回答,热门的问题,专业领域的大牛回复,当然自己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首页也设置相关搜索用户与话题的设置,可以快速找到自己关心的问题或答案。搜索入口设置的很清晰,让用户不会迷路,这就体现出了用户的友好性。
学习过程中,我们如果单一的关系自己的领域,是不是就不符合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呢?为了避免知识的过度单一化,提高知识的延伸性,知乎在发现页面中有推荐、热门、收藏三个板块。
在推荐之中,可以看到用户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话题知识,其中包含最新的回答率较高的,回答者在专业领域比较认可的大牛;让用户可以看到新奇特的知识类别;
热门的设置,则是最近的新闻热点,科学新发现,八卦热点等大部门用户比较关心,关注度也比较的高的热门话题,这个模块的设置,可以提高用户对于时事新闻的了解度,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讨论中,提高社区的活跃度。比如知乎的投资人李开复曾经也在知乎上进行回答,热度一度飙升(找到数据的可以@我(*^__^*) )无论是出于对于这个社区建设的关注还是一种扶持,都体现了热门话题对于一款产品的影响。
收藏设置,可以在其中查看用户最近收藏的话题,答案,当用户看到有益于自己的知识的时候,随时的get下来,方便并且提高用户下次的是使用频率。比如当我看到关于产品经理的书籍,工作技巧,思维方式等有效的知识时,都记录下来,不断的学习成长。
在生活中我们提出问题,或者别人对于我们的建议,我们都需要了解。有效的反馈可以让自己了解到自己的缺点,有效信息可以让用户快速的掌握。在知乎消息的设置中,分别有通知、赞与感谢、私信。
其中的赞与感谢的设置,让用户能够看到自己的回答是否使提问者收益,收到感谢时,用户的存在价值得到了提升,满足用户的社会存在感,也更能提高用户在社区使用粘性。
整体来说知乎的功能特性还是做的很贴近用户,简单设置,却每一个功能都能抓住用户的敏感点
知乎的整体用色采用的是蓝色与白色,蓝色更多能够体现专业与严谨,蓝白结合也能使用户在阅读是保持平静理性的心态去看待一个问题。内容板式的设计,也让用户在使用中少去了撕逼与争执,更多的是对待知识的理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