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月4日,六个刚下班的厂工走在凌晨空荡荡的街道上,其中一个人突然看到电话亭的角落里有一个硬币,他就高高兴兴的捡了起来,然后在起身之后又在发现硬币的旁边发现了一瓶可乐。他就顺手捡起了可乐递给了年龄最小的兼职学生桧恒明君。回去宿舍之后,几个人聊天喝酒,由于未成年的桧恒明君不能喝酒。他便早早的休息了,在起夜的时候,想起了同事赠与自己的可乐,便从冰箱里面拿出来喝了一口,结果因为味道实在奇怪就吐了出来,然后用水涮了涮嘴巴,正准备继续回去睡觉的时候,突然倒在了地上,然后开始抽搐起来,同伴们打了急救电话却已经晚了,早晨7点桧恒被宣告死亡。死因是氰化钠中毒。这种毒素只需要0.2左右的克数就可以导致一个人在几分钟之内死亡,而在死者的体内检验出了将近1.4克数的氰化钾。
就在警察以为这只是一起简单的个例投毒案件而准备结案的时候,在另外一个街区又有一位中年男子被发现死在了马路边上,在死者的旁边,还发现了一个空了一大半的可乐瓶。这两起案件距离第一个死者去世和第二个死者被发现仅仅相差了45分钟左右。然后这件事情迅速的引起了上层政府的重视,当时就成立了专案小组去调查。之后警察通过对可乐瓶上面的指纹痕迹,发现了一位曾经有过入狱记录的嫌疑人,但是在经过很长时间的排查之后,警察排除了这个叫做金源博的嫌疑人 。后来,警察并没有放弃,而是监视了之前那两位死者捡到可乐瓶的几个电话亭。不久,警察果真在那个电话亭的旁边看到了一个可乐瓶,又通过线索找到了另外一瓶被一个商店老板的儿子捡了去的可乐,幸亏还没有喝。
而警察在整理这四起案件的线索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凶手似乎是在测试怎样使用氰化钾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用不会改变可乐的口感,又能使一个人死亡。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凶手在进行着“无差别投毒”,通俗易懂的讲就是和你无仇无怨,甚至互不相识的情况下,批次的进行着投毒这样的目的明确致使人死亡的杀人模式就叫做无差别投毒。
在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大性之后,警察与媒体联合起来在日本各个地方进行了长久的宣传,告诉大家看到这种可乐瓶和可疑的丢在外面的食物不要去捡,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引起了日本很长一段时间的恐慌,和可乐等饮品生产滞销的情况,但是在一个月后,有一位先生在捡到了一瓶可乐之后,没有顾及到同事的劝阻,一口气全部喝完了,果然最后因为中毒被送往了医院,而幸运的是在这瓶饮料中的氰化钠的克数不是很多,但是可疑的是,在一个月以后,这位先生就自杀了。
这件事情并没有有完结,下周我们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