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无意中看了《地球上的星星》这部印度电影,阿米尔汗可真帅气啊!
收起八卦的心,这部电影讲述了8岁男孩因为患有罕见的读写障碍症在学校里不管多么努力都无法跟上老师的节奏。
直到他被送往寄宿学校遇到懂他的尼克老师(米叔饰演),才最终在尼克老师的帮助下一步步克服了读写障碍并发挥出他高超的画画天赋。
在看这部电影的同时我正在读《思考快与慢》。这本书是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的经典作品,曾入选《纽约时报》2011年度十大好书,刚上市便连续20多周蝉联亚马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前20名。
本书内容总共分为五个部分,主要讲述的是人类思考活动快慢双系统的基本运作原理,并进一步研究了人们是如何通过双系统进行判断和决策的,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为我们揭示了众多大脑思考的局限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不理智行为。
这本书单看有些枯燥,而有意思的是电影里的一些场景帮助我更加理解了书里讲到的几个思考局限。
人类的认知错觉:眼见即为事实
对于人类的思考活动,心理学家认为存在两种模式,他们将其命名为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例如你看到“2+2”就知道等于4;提到法国的首都时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巴黎。其他一些行为可能会受到大脑的控制,比如咀嚼的动作,但大体上还是无意识的。
系统2则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当作复杂运算时,系统2往往需要集中注意力,专注在这件事上。
因此系统1被称为快思考,系统2被称为慢思考。
由于系统1的直观思维所导致的错误,系统2可能毫无所知。
这幅图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两条不同长度的水平线,两端有朝向不同方向的箭头,并且上面那条线明显比下面那条长。这是你所看到的内容,而且你肯定相信自己的眼睛。
但是,如果你曾经见过这幅图,就会认出这便是著名的缪勒—莱耶错觉图,事实上图中两条直线是等长的。
了解了人类的这个特点,我们最好学会区别常会出现重大错误的情境,在风险很高的时候,尽力避免这些错误。而通过学习别人的错误是比较容易规避自己错误的方法。
影片中男孩伊桑的读写障碍一直被父母所忽视。父母眼里看到的是伊桑不好好写字,不好好算术,就判定伊桑不够努力只知道贪玩,父母的做法是把伊桑转到寄宿学校期望用更加严格的教育制度来改变伊桑。而尼克老师因为自身的读写障碍发现了伊桑的困难,他通过让伊桑的父亲看他看不懂的游戏盒上中文说明启发了他起用系统2来理解儿子的困境:伊桑的父亲在尼克的逼迫下去读根本看不懂的方块字,被尼克大声批评不用功;这时父亲启动了平时不太用的系统2慢思考终懂了儿子在父母老师的压迫下多么痛苦。
启发法与偏见
对于有难度的问题,我们的大脑总是很难快速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此时系统1就会找到一个相关问题来回答,这个问题比原来的问题更容易作答。我把这种回答一个问题而绕开另一个问题的做法叫做“替代”。
例如:相对回答飞机风险率是多少这个问题,我们很自然想到是最近发生的飞机相撞事件。也就自然得出坐飞机很危险的结论。
影片中伊桑的哥哥参加一次网球比赛,在赛场上对手非常强悍,哥哥一直被压着打渐渐失去了信心。伊桑的父亲眼里看到的是哥哥的失误而并不去对对手的能力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针对性的策略。他判定哥哥没有努力,就一直表达着他的失望,哥哥背负的压力 越来越大,结果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过度自信与决策错误
过度自信来源于系统1固守眼见即为事实原则。我们只重视自己已知的,却忽视自己未知的,因此我们对自己的信念过度自信。例如:90%的司机都相信自己的车技要高于平均水平。
影片中伊桑的父亲郑重的告诉尼克老师,他得知儿子有读写障碍之后,妻子上网查了很多资料去了解这个病症以表示对孩子的关心。然而尼克老师却指出关心可不只是上网查查资料这么简单,所罗门群岛的人们在砍树时都围在树周围咒骂它,过不了几天树便会孤独而死。尼克的这番话,让伊桑的父亲意识到之前对孩子的苛责给孩子带来多大的负担,而现在只停留在查资料层面的关心确实对消除孩子的伤痛帮助不大,真正的关心是给他爱和支持。
书还没读完,先分享这么多。有兴趣你可以看看这部影片哦。
总结
现实生活中常会存在各种局限,比如我们常常会羡慕别人在名企工作的光鲜、却看不见别人背后的付出。每个人的一辈子都不长,因此除了在现实生活中多观察、多反思以外,多看电影、多看书,多借鉴别人的错误也是我们站在别人的肩膀上避免各类错误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