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三个目标:
1.每日早起——完成
2.每周运动三次——部分完成
3.每周读书三次——部分完成
本周是9.0践行的第三周,现将一周践行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康:
本周是寒假最后一周,虽然我已上班,但时差还是按照女儿进行的,比较懒散。
作息:本周没熬夜,但是早起后有睡回笼觉的现象。每天感觉精气神不足,就像电池耗电快一样,停两三个小时我就想眯一会儿,不知是什么原因。
运动:我一度觉得自己精力不济是因为缺乏运动,但每天被琐事缠绕,总是抽不出时间。哎,恶性循环。
二、家庭:
小宝在初月十六正式开学了,我送她到幼儿园时,看着她依依不舍的眼神,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冲她挥挥手,看她转身进到班里,我仰天长叹,终于自由了!
但一想到家里还有一大只,心情又不太好了。年前因为疫情紧急放假,好多该进行的考试都没考。现在元宵节后,因为高中会考,大宝开学也延迟了几天。
大宝这一寒假可真嗨,纯玩啊。她明明知道开学后直接期末考试,她还要玩。现在老母亲的话不管用了,或者说会起反作用,所以为了家庭的和谐,为了亲子关系的融洽,我视而不见,我自我修炼,我要学会泰山崩于面前而面不改色,我要学会看着孩子作妖而心平气和。
这周六,线上亲子时间管理小组会时,我谈出了自己的感想,现摘录如下。
大家好,现在我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在我分享之前,先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问佛祖,“我要想修成正果,需要多长时间?”佛祖说“十年。”这人又问“那我非常努力地修行,会不会只要五年就可以了。”佛祖笑了笑说“要是很努力的话,那得二十年。”这个人就很不解,“我这么努力地修行,为什么用的时间反而比不努力还要多十年?”佛祖笑着看着他,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
当时,方方老师给我讲完这个故事,我也很疑惑。为什么那么努力,用的时间反而更长?做事情不需要努力吗?幸福不是奋斗出来的吗?很长时间我都不得其解。
但是,经过这个寒假,我发现有些事情确实不是我单方面努力就会有好结果,比如教育孩子这件事情。
孩子上初中后,独立意识变强,凡是她的事情,她都想当家做主。在这个假期,她并没有按照我们之前约定的去践行,而是按照她自己的节奏在享受美妙的假期。
这如果是在以前,在上小学时,她绝不会这样,她会乖乖听家长的话,让干什么干什么。但是,现在她大了,站着和我一样高,她觉得自己有力量了,她也在时刻挑战我作为家长的权威。
面对孩子的让干嘛不干嘛,不让干嘛偏干嘛,我也很火大。我也曾多次强硬地让孩子按照我的意思去做事情,最后孩子也去做了,但是效果甚微,并且亲子关系很紧张。
后来,我开始反思,孩子上初中了,我们的相处模式也得做出调整。具体该怎么调整,我还在尝试。只是我突然想起开头我讲的那个故事,那个拼命努力却适得其反的故事。所以,我就想试一试,在孩子相处时,顺其自然会不会好一些。毕竟,孩子的成长是她自己的事,家长不能替她成长,最多只是辅助作用。于是,我就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了,于是,不论是早读打卡、运动,还是写假期作业,全由她自己做主。
方方老师说过,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高峰期也有低谷期,在成长的过程中该踩的坑,该经历的磨难,她都要自己经历的,谁也替不了她。
所以,成长的路要自己走,但是爸妈会始终在你背后陪伴你,支持你。
当时我说完之后,其他初中生家长也深有感触。
所以,大宝呀,妈妈有两句话想送给你。
第一,不论你做什么,爸爸妈妈会始终爱你,这个宗旨一百年不会变。
第二,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当然,爸妈的态度不变,具体参照第一条。
三、事业:
本周工作有些不上心,需要及时调整。
四、财富:
本周收敛很多,不敢再买东西了。孩子开学前该置办的,也置办齐了。
五、成长:
关于成长,本周我需要好好反思,自己在学习这方面没有真正静下心、沉下气好好学习。读书、抄经、诵经、学商业知识都是流于表面,不踏实,不深入,不走心。
六、休闲:
和上周一样,依然懒散。这样很不好。
七、社交:
定期和朋友们在线上相聚,还是很开心的。
八、效能:
本周效能方面没有值得记录的。
下周三只大青蛙(目标):
1.学习妈妈不烦训练营课程
2.写道德经
3.调整个人状态,积极过好每一天
《道德经》感悟:
第十章
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感官与外界的对立变化相接触,能宁静吧?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让万事万物生长,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
感悟:
第十章中“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哲学一直提倡“效法自然,无为而治”,所以,天然质朴,还没被世俗污染的婴儿,便成为老子眼中“专气致柔”的最佳效法对象。以婴儿为效法对象,其相对的是成人,而这句话的重点在于“专气致柔”这四个字。成人的世界纷乱混杂,不管心态多好,都难免心浮气燥。而婴儿不同,他们饿了要吃,渴了要喝,困了就睡觉,一切发乎自然,并不会为此心烦气恼,或是紧张担心,所以,他们的气息平稳柔和。
所以,老子《道德经》中提到效法婴儿“专气致柔”,只是劝导世人顺应自然,无为而无所不为,做事用心而不必过于操心,知天顺命,清净淡泊。就像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到的参禅三重境界那样:“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