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离我们遥远吗?并不。不管是被动死亡,还是主动死亡,每天总要发生。
人的本能,是远离死亡,珍惜生命的。任何动物与人类,均有求生的意志,而这种意志是被歌颂的。所以,凡是自杀的行为,均被人贬低,不值得同情。
但是我们对死亡这一神秘物质是带着好奇与探究的,甚至想轻轻触摸,所以有人站在悬崖边,有人从阳台探出脚丫,有人想体验自由落体的蹦极,有人把整个头埋进浴缸。
那种窒息,那种惊险,或许就是死亡的前兆。而这种玩火的行为,带给我们莫名的刺激,非但不讨厌,反多次尝试。原来,人总有那么一刻,是不畏惧死亡的。
十岁那年,我第一次接触死亡
我十岁那年,爷爷因病去世。我亲眼看着他在床上无法动弹,直至咽下最后一口气,他没有留下一句遗言。
我看着他被抬在地板上,嘴张开着,有人给他的嘴里倒了一点白糖,但他依然固执地张开着嘴巴。他的眼睛是闭着的,很像睡着了。村里的老单身公,给他擦着身子,他换上了干净的衣裳。
我一直在旁边看着,毫无畏惧之心。我只是不自觉地流泪。我知道自己再也见不到他。下葬后,热闹的屋子顿时冷清下来,说不清地冷清,每走一步,都可以听见脚步声。那一瞬间,我才感觉到心痛。
之后我常常做噩梦,梦里一直都在重复爷爷的葬礼。我甚至也梦到奶奶死亡,梦见我站在奶奶的葬礼上。可能这里是生与死最接近的地方,故我一直徘徊在边缘吧!
在绝望之际,我多次想到死亡
读中学的我常常生病,这个病魔被消灭了,另一个又趾高气扬地来了。想到父亲载着我东奔西跑,又花费许多钱财,给并不宽裕的家庭带来诸多窘迫,我便恨不能立即死去。一卷草席,将我包裹起来,扔到某个山头,让我魂归自然就好。我常常如此热切地期盼死亡的到来。
当时的我,是想死的。即便会读书又如何,病恹恹的身体,只会成为父母的累赘。虽然他们从未说过我拖累家庭之类的话,但我自己觉得活着就是在受罪。
既然不能好好活着,还不如痛快死去。但唯一的眷念就是,父母该多伤心,毕竟他们已经养了我十多年。最终我还是缺少死亡的勇气。
最近,死亡的念头又一遍一遍地涌现,因为生活不容易,烦心事太多,一团乱麻。死亡是最好的解脱,所有的烦恼将烟消云散,世间纷纷扰扰,再与我无关。我也知道,这是逃避的表现,因为不想面对,因为太懦弱。
情感是不愿活着,理智则是要求活着,既然你活着由不得自己,死了也不能,还不如活着为自己争取。其实对死亡,我并不畏惧,不过是那一瞬间的事。只不过是对尘世还有几分留念,怕死亡的最后那一刻后悔罢。
好死不如赖活着,至少还有希望
死,很容易,一瓶药,或纵身一跳,不过分分钟的事。可活着,却不轻松,需要顽强的意志和坚决的勇气。有人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至少,活着,还有可能东山再起,人生还有希望,而死去,便万事成空。故很多人喟叹项羽自刎乌江,卷土重来未可知。我们也一向钦佩那些经历过大起大落,而如今屹立不倒的人。他们以榜样的力量指示我们,无论如何,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我们可以不畏惧死亡,但不可尝试死亡,生命来不得半点意外。
因为失恋而自杀的青少年,总是让人唏嘘的。毕竟,他是一个有死亡勇气,却没有活着勇气的人。如今,生活压力那么大,幸福指数那么低,甚至蜗居城中村、贫民窟,但他们依然如蝼蚁固执地活着,因为还有星星之火,或许可以燎原。即便自己没本事,就把希望寄予子女身上,他也就有了活着的动力。
脑中多次闪过死亡念头的人,可能是未找到活着的动力吧!
我们每个人应该都思考过死亡这件事,但不敢深思,它就像幽灵,如鬼魅,被未可知的东西笼罩,让人恐惧,因而显得特别神秘。其实它不过与生相对。孩子的出生让人喜悦,老人的死去令人悲恸。一切都很正常。
人,生老病死,也不过是在履行生命赋予的职责。你终归是要死亡的,或早或晚,你可以决定,但也天意不可测。对死亡抱着畏惧之心也是好的,至少不敢轻易尝试,而好好体验这人间的繁华,以及人生必然经历的苦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