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宛,名白,字小宛,号青莲,江苏苏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
1639年,董小宛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后嫁冒为妾。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大家闺秀,书香之门
董小宛出生于苏州城内“董家绣庄”,董家绣庄是苏州小有名气的一家苏绣绣庄,因活计做得精细,所以生意一直兴隆。董家是苏绣世家,到董小宛这一代已有两百多年。
董小宛的母亲白氏是一个老秀才的独生女儿,老秀才平生不得志,只好把满腹经纶传给了女儿。白氏为董家生下了董小宛之后,夫妻二人感情融洽,对董小宛视如至宝。悉心教她诗文书画,针线女红,一心想调教出一个才德俱备的姑娘。
家道中落,流落风尘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董小宛十三岁那年,父亲病逝。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董小宛和母亲心神憔悴,母亲不愿在城中旧宅继续住下去,便在半塘河畔构筑了幽室,带女儿隐居其中。
两年时间过去了,此时是明朝末年,朝廷腐败,天下大乱。母亲打算关闭绣庄收回资金,准备随时逃难。不料绣庄生意被伙计谋算,不仅没有盈利反而欠下了上千俩银子的帐,母亲一病不起,病倒在床。
债务可以能拖就拖,而母亲的病却不能不治,从小随母亲隐居世外的董小宛,性格孤高自傲,但这时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为生。
孤芳自怜,纵情山水
董小宛秀丽的容貌,超凡脱俗的气质,使她很快在秦淮河出了名。为生活所迫,她不得不屈意卖笑,但她那清高的脾气有时不免流露出来,得罪一些庸俗的客人,但同时也赢得了一些高洁之士的欣赏。董小宛孤芳自赏,自怜自爱,决不肯任凭他人摆布,由此引来了很多人的冷嘲热讽。董小宛一气之下反离开南京返回苏州,但家中的母亲依然躺在病床上,离不开请医吃药,一些债主听说董小伟回家,也纷纷上门催债。董小宛无力应付,只好重操旧业,但她始终抱定不卖身的初衷,而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压抑自己的那份清高,将毫无实际内容的媚笑卖给客人。
有一种客人有闲情闲暇,有足够财力,便能带上个中意的青楼女游山逛水,享受自然风景。对陪客出游,董小宛是最有兴趣的。虽说那些能有此雅举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可那时董小宛醉心于山水之间,并不觉得白发雅士有可憎之处。她三番五次受客人之邀,游太湖、登黄山、泛舟西湖,一去就是十天半月。
风雅之人,和睦恭顺
不久,董小宛遇到她的丈夫冒辟疆,这个复社中的知名才子。在感情上,董小宛是十分主动,面对唯唯诺诺、疑惑不定、踌躇难决的冒辟疆,董小宛总是采取主动,追求个性的自由解放。董小宛的母亲去世后,冒辟疆带着董小宛回到苏州赎身,不料又遇上麻烦。因董小宛在半塘名气太大,不管出多少银子,鸨母都不答应。在这一筹莫展之时,钱谦益偕同柳如是来游苏州。钱谦益在江南一带名望甚高,经他出面调排,董小宛赎身之事迎刃而解。
董小宛嫁入冒氏之门后,与冒氏上下相处极其和睦。深得婆婆和正妻喜爱,而董小宛也恭敬顺从。闲暇时常与丈夫坐在画苑书房中,泼墨挥毫,赏花品茗,评论山水,间谍金石。董小宛把琐碎的日常生活过得浪漫美丽饶有情趣,其天性淡泊,不好肥美甘甜的食物。但却可以制作美味香甜可口的食物,且花样繁多,饮食之中也有闲情雅趣于其内。
夫妻情深,不离不弃
清兵入关,李自成攻占北京,天下大乱。董小宛精打细算,才勉强维持着全家的生活。可就在这节骨眼上,冒辟疆却病倒了,疾病把他折磨得不成人形,冒辟疆几乎没有一刻能得到安宁。为了照顾丈夫,董小宛把一张破草席铺在床榻边作为自己的卧床,只要丈夫一有响动,马上起身察看。恶寒发作时,她把丈夫紧紧抱在怀里。发热烦躁时,她要为丈夫揭开被子擦澡,腹痛则为他揉摩,从没有厌倦神色。经过五个多月的折腾,冒辟疆病情恢复。而董小宛已是骨瘦如柴,仿佛也曾大病了一场。
日子刚刚安稳不久,冒辟疆又病了两次:一次是胃病水米不进,董小宛在酷暑中熬药煎汤,紧伴着枕边侍奉了六十个昼夜。第二次是冒辟疆背上生疮,疼痛难忍,不能仰卧。董小宛就夜夜抱着丈夫,让他靠在自己身上入梦,自己则坐着睡了整整一百天。
油尽灯枯,香消玉殒
艰难的生活中饮食难饱,董小宛的身体已十分虚弱,又加上接二连三照顾丈夫的病痛,冒辟疆病愈后她却病倒了。由于体质极度亏虚,冒家多方请名医诊治仍难奏效。
顺治八年正月,董小宛终于闭上了疲惫的眼睛,在冒家的一片哀哭声中,她走得十分安详,一代才女香消玉殒。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