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核心目的是赚钱,但在开始投资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一个问题:
我们赚的钱到底是怎么来的?
首先大家都知道,钱只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我们想赚的其实不是钱本身,而是钱背后的东西:社会财富,而社会财富又具体表现为资源、产品和服务。
那么社会财富又是怎么来的呢?
从宏观和长期的角度看,社会财富的增长主要来自于①资源、②劳动和③技术。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解释宏观的社会财富增长:比如人类从古到今,生活都需要木头。开始的时候,我们砍树特别费劲,但是有些人很聪明,把石头打磨成了石斧,于是砍树效率一下提高了。在这个过程里,有人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改进了技术,把以前一年砍树 20 棵的水平提高到 200 棵的水平,于是社会整体的财富也增加了,大家的日子也都变得越来越好了。
从个人的角度看,投资赚钱的本质就是以我们的本金作为资源,分享社会财富增长的红利。那么具体又是怎么分享这个红利的呢?
为了简单起见,这里把社会财富缩小到国家财富这个层级,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结果一般以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它指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正是这些新增加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了人们吃、穿、用、住、行以及社会扩大再生产所需。
如果按照参与创造和分享 GDP 的主体区分,它由四个部分组成:
一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拿走的税费;
二是,参与 GDP 创造的个人收入;
三是,非营利部门获得的捐赠和服务部门提供的中介服务费用;
四是,企业的盈利。
上面四项中企业的生产盈利是基础,一国GDP结果直接受企业经营左右。事实上,在现代经济中,一国 GDP 的 70% 左右是由企业创造的。很显然,上面4项中投资最有可能参与分配只有第4项,而事实也是如此,做投资的本质就是把钱放到“企业”这样的组织,通过参与财富创造的过程,分得相应的收益。
上图是最近20年我国的GDP增速数据,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GDP增量直接决定了整个国家的投资收益,通过上面的数据可以发现这几年我们国家的GDP增速大概是在6%~14%之间,算术平均值9%,且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
不少朋友都知道投资的合理预期收益率应当在10%左右,但一直不知道这个10%是怎么来的,现在应该清楚了吧?
说完宏观的再说具体的,对我们普通人而言要参与企业的财富分配,最常见的方式有两种:①股、②债。
债很好理解,无非就是收取利息,这里重点说说股。买股票的本质是通过购买公司的股份,成为公司股东,拥有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成为公司股东后,获得回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公司赚钱后把利润分配给股东,只要这个公司在赚钱,这种收益就会是持续性的;第二种就是把这份权益卖掉,获得一次性收益,当然,获得这种收益的前提是有人愿意购买这个公司的股份。
有了以上基础知识后,再加入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纸币本位制度导致的现代经济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等内容,我们普通人炒股赚钱的来源,就扩展为三个方面了:
1. 企业经营增值的钱:这一部分钱主要依靠企业的经营状况,通常是长期投资的价值投资者特别关注的。有研究表明,1995~2014 年的 20 年跨度里,中国全部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保持着年均近 10% 的水平(这一数据和前面提到的GDP增速相吻合的),而同期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则实现了年均大于 12% 的水平(别小看 2% 的收益率差距,20 年时间里,12% 收益率资产赚到的利润是 10% 资产所获利润的 150% 还多)。
2. 投资者情绪的变化,引发市场估值波动的钱:股票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受买卖双方主观所决定,当市场上的投资者普遍乐观时,公司股价超出合理估值,而当市场上投资者普遍悲观时,公司股价有低于合理估值,如果投资人能低买高卖,就能从中赚取差价。这一部分博弈的钱也就是所谓“割韭菜”的钱,大家通常听说的股市造富神化通常就是来自这部分钱,但这个钱也是最难赚,盈利模式也是最不可持续的,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3. 央行放水,资产通胀的钱:货币作为资产的衡量尺度,当央行向市场投放资金的时候,很自然会推升各类资产价格,降低货币购买力(即货币贬值)。由于资产内在价值是恒定的,增发的资金此时就会大量流向持有资产(包括公司股权、房产、黄金、大宗商品等各类资产)的人手中,无形中就形成了对未持有资产人的剥削,这也就是为什么每次大放水周期中社会贫富差距会进一步扩大的原因所在。
从上面三种利润来源我们可以看到,第二种钱虽然最具有吸引力,但根本上是难以预测的,是难以把握的。而从本质而言,我们还是要依靠企业内生增长的收益,只要企业的盈利增长,股价也会不停地上涨,并且第一种、第三种钱,我们只需要长期持有股权资产即可把握足,这也是我们股票投资盈利的最根本最核心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