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史书有惶惶二十四史,分别记载了诸位皇帝的丰功伟业,史书,一般都是当朝修前朝,因为迫于皇权的压力,原本就模糊不清的记录再加以政治创造,就变得更加让人难以置信。
国家的建立
母系社会向着父系社会转变,因为游牧变成了小农经济,女性的作用不如男性的大了,在这个时代,分部落而居,部落里有公认的头领,头领可以享受和其他人不同的待遇,就像动物一样,做的事情越多,享受的权力就越大。
在三皇五帝时期,头领逐渐向着君主演变,根据后世人的记载,在这之间,发生了几起兼并战争,第一场是黄帝联合炎帝和蚩尤打,另一场是黄帝和炎帝打,关于这几个人的传说,有很多,我认为大致是后人根据想象虚构出来的,这个时期的文字记录几乎为零。部落间的战争,战利品为土地,牛羊,庄稼以及奴隶,每一个文明的起点都会出现奴隶制,这是不文明的体现,春秋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奴隶制也就渐渐消失了。
不管从那个方面来讲,奴隶制度对人性的抹杀是异常残忍的,那时候的人大概还没开化,即使偶有几个反抗之人也架不住当权者人多力量大,加之他们长期忍受非人的待遇,身体虚弱,就更加无力反抗。
接着来讲大禹,这个人应该上过小学的人都应该听说过,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正是这个人,建立了我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国家:夏朝。国家出现的标志是:宫殿,监狱,和服务于君主的军队。天下从此进入家天下。
宗法制度的利弊
西周推翻商后,把原来的商王室封了块小小的封地,以笼络天下人心。
周公有感于王朝的覆灭,亲自制定了对以后的历史影响深远的宗法等级制度,这个制度大致来讲便是长幼尊卑,在盛世安平的环境里,后代王朝基本沿用了这个制度,打个比方,皇帝会有皇后,和贵妃以及普通妃子及一众妻子,若是皇后无子,贵妃有儿子,但是年龄比普通妃子的儿子小,太子应该是贵妃的儿子,而太子继位后,有两个太后,一个是是原先先帝的皇后,一个是自己的生母,这是规矩。
西周延续了四百多年,直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王室东迁,开启了光芒璀璨的东周王朝,东周时,周王室过得很艰难,地位很低,但怎么说也是天下共主,在春秋时期也没什么人去欺辱周王室。
这时期,发生了几件大事,田姓代齐和三家分晋,进入战国时期。西周的分封和宗法既维护了统治也导致了覆灭,每个人的封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小,贵族们往往不思进取,在一亩三分地里过着奢侈的富豪生活,他们削弱了分封国整体的战斗力,终于使自己破产。
春秋时期的公还算仁义,那时候周天子是王,其他人一般都不敢以王自称,也有例外,齐桓公先做出了表率,以最强大的实力迫使各国礼待周天子,这意思大概就是说,你看我们虽然独立了,但是我们的供奉一点没少,礼仪一点没丢,你就踏踏实实在做周天子,诸国我来帮你管。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夫差这个人太自负,根据现在的影视资料,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夫差不杀了勾践?你破了人家的国都,杀了人家的王族,现在侮辱他们的王,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最后勾践卧薪尝胆,把夫差给杀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一代勾践把事做绝了,除尽了与夫差有关的一切闲杂人员,连眼皮都不眨一下。
春秋五霸换了几轮,战国七雄打了百年,这时候最西边的秦国崛起了,崛起的原因与商鞅变法有直接的关系,变法更新了秦国的生产力和军队战斗力,在冷兵器时代,战争的胜负与几件事有关,将领,军队和武器,秦国先是通过张仪的忽悠,使得国土面积和外交面貌大大改善,史书讲张仪为纵横家,所学的均为大智慧,个人认为张仪这个人与秦有利,与六国无疑,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个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这种人叫做政治家,像是孔子,孟子,墨子,这些人从各处来看,都没什么污点,这叫做圣人。
最后是秦统一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制度的君主专制王朝,在后世人看来,秦国的灭亡和他的执政理念有着巨大的关系,他采用了法家的治国理念,此法非彼法,用残酷的刑法使得人人自危,另外,无辜抓壮丁修建长城,陵寝使得民怨有苦而不敢言,因为壮丁这件事,陈胜吴广反了,刘邦反了……
另外,秦执政得不到文化界的支持,始皇帝焚书坑儒,把儒生的怒火给点燃了,永远不要小瞧读书人和文化人,他们的力量无比巨大,李斯和韩非据说是荀子的学生,李斯的度量有些小,韩非来秦,李斯就把他杀了。李斯因为斗不过赵高,终导致大好事业付诸流水。
自陈胜起,各地诸侯纷纷揭竿而起,打着同一个口号“亡秦”,刚起义的时候他们多么单纯,除了项氏叔侄两人,他们一开始的报负便是光复楚国,所以后来天下让高祖皇帝得了。陈胜的私心太重,称了王便忘了本,这点和刘邦不能比,刘邦是在汉朝确定建立后才背弃昔日故人的,陈胜是有了点地盘就把原本的朋友给忘了一干二净,陈胜不是最后的赢家,也不足为怪了。不过二人的首义前无古人,冲击了暴秦统治,开了反抗暴秦的第一枪,怒喊之声犹在耳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里的故事先告以段落,下回内容为“楚汉争霸风云起,异姓王反寒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