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冥吏对郑苏仙说的这番话,是这篇故事的核心之一,总结成五个字——利己必损人。
这个观点我是认同的。在一件事当中,如果要照顾自己的利益,那必定会损害这个事件当中另外一个人的利益。我们现在经常说“双赢”这个词。双赢,是己方和对方都能获利吗?可以这么理解,但也不尽然。双赢这个词是指向未来的,在一段矛盾关系中,双方必须同时后退一步,甚至后退几步,牺牲掉自己的一部分利益,用当下的双输换取未来的双赢。在一开始,每个人都想要最大程度保证自己的利益,没有人愿意主动后退、主动牺牲。为什么?因为人,归根结底是动物,动物的本能就是趋利避害。再往大一点说,所有的生物应该都是趋利避害的。就说植物吧,喜阳的植物,它知道阳光对自己有好处,所以哪个方向有阳光,它就往哪个方向生长;喜阴的植物呢,它就躲着阳光长。因为这个趋利避害的本能,所以人才会有利己之心,才会自私,有时候在无形中就伤害了别人。从这个角度来看呢,有利己之心并不是坏事。北京卫视有一档节目叫《向前一步》,里边经常说一句话,我印象深刻——谁的权利谁主张。人是生活在社会当中的,那么,个人利益就难免和公共利益发生矛盾,也会因此和相关的行政单位产生小冲突和小摩擦,这都是很正常的。如果在一个事件当中,受损失的人有很多。如果你个人有一些特殊情况,导致你受的损失比别人更多,或者你觉得自己需要获得比别人更多的补偿,那你就应该向相关的工作人员主动说明。我以前在幼儿园当老师,孩子尿裤子是很常见的情况。比如,在户外活动的时候,某个孩子尿裤子了,户外没有厕所,如果他告诉老师了,老师肯定会带他回班上厕所,但是他不说,他没有主张自己的权利,那他就肯定会吃亏。但他如果有利己之心,主张自己的权利了,那会损害谁呢?会损害同伴,几个小朋友玩得正高兴,他去上厕所一来一回需要时间,他的缺席或多或少会让小伙伴感到扫兴。或许这个例子不太恰当,我再举一个别的例子。比如,有些人之间的互动模式就是相爱相杀。因为要保证自己的权利,所以不得不伤害对方。伤害之后再去弥补,再伤害,再弥补,循环往复。但这段关系却在这样的互动模式中越来越好,感情越来越深。我举这样的例子是什么意思呢?我是想告诉大家,利己损人不一定是坏事,我们要辩证的去看。只要不以损人为目的,并且把利己的行为控制在良性的范围内就可以了。
郑苏仙看见的这个老太太,时时刻刻抑制自己的私心,抑制了一辈子。她确实品德高尚,堪比圣人。这样的人格,无论放到哪个时代,都是伟大的。但伟大有很多种,我并不推崇她这种靠压抑自己来实现的高尚和伟大。可能这个老太太她的心理疗愈技术很高明,她可以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排遣、自我疏通。如果换一个人,一直抑制自己的私心,也许三五年的时间,他就会反弹,可能会报复身边的人,可能会报复社会,可能会精神压力过大导致精神疾病。所以这个老太太高尚的品德,我是很敬佩的,但这种几十年如一日,一直抑制自己私心的方式,我不推崇,因为这并不是一个普适的方法,并不适合大多数的人来学习和借鉴。
郑苏仙听完冥吏说的这一番话呀,心里一惊。为什么呢?因为这个郑苏仙他平时就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有心计”这个词必然不是用来形容一个大公无私,天天想着如何牺牲自己,成全别人的人,至少不是用来形容这个方面的。咱们刚刚也说了,趋利避害是本能,一个人再善良、再为别人好,他也只能量力而为,不可能一天到晚什么事儿都不干,绞尽脑汁、挖空心思,算计来算计去,就为了牺牲自己,成全别人。因为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物质条件也是有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只有自己不愁温饱了,才顾得上帮助别人。如果一个人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牺牲到自己成了乞丐的地步,那他也就无法再继续牺牲了,连饭都吃不上,就更别提绞尽脑汁了。所以,一个人有心计,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必然是为了自己。郑苏仙听了冥吏的这番话,很有感触,就幡然醒悟了。他可能还想再验证一下冥界对于利己损人这方面的一个考量,例如怎么量刑、能否转世之类的吧!
郑苏仙就又问了在这个老太太没来之前,他看见的一个人。这个人是个当官的,穿着官服,昂首阔步的就进来了,他说:“我当官这些年,无论到了哪儿,都只喝别人一杯水,从来没有搜刮过百姓,我自认为迄今为止没有愧对过鬼神!”(阎罗王微笑道)“朝廷设立官职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