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的第一章中的内容,每一个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有效才能按时把事情做完,但是这与管理者的 智力、想象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有可能产生效益。
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原因之一,就是“有效性”只是“知识工作者”的一种特殊技能,而知识工作者直到最近才逐渐增多。知识工作者要有把事情做对的能力,但是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却不能像体力工作者那样可以用生产出的物品来衡量,我们无法对知识工作者进行监督,只有自己管理自己,自觉地完成任务,自觉地做出贡献,自觉地追求工作效益。知识工作者如果缺少了有效性,那么他对工作和做出贡献的热情很快就会消退,他将成为朝九晚五在办公室消磨时间的人。
所谓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
谁是管理者?
管理者并不是全部是有一定职权的职位的人,在战场上面对敌人的战士,根据情况自行作出自己的判断,其实每个人都是“管理者”。体力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由于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这些都可以视为管理者。
管理者必须面对的现实
每一位管理者必须面对的现实是,一方面要求他们具有有效性,一方面却又使他们很难达成有效性。管理者要面对四个方面的难题:
1、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
2、管理者往往被迫忙于“日常运作”,除非他们敢于采取行动来改变周围的一切。
3、使管理者缺乏有效性的第三项现实因素,是管理者本身处于一个“组织”之中。
4、最后,管理者是身处一个组织的“内部”,受到组织的局限。
以上所说的四项现实问题,是管理者无力改变的,也是管理者之所以存在的必要条件。因此他必须明了:如果他不致力于学习提高自己的有效性,就不可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对有效性的认识
要想提高管理者的绩效和成就,使工作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提高有效性。
若某人在某一重要领域具有一技之长,就要让他充分发挥这一特长。我们不能一味拔高能力的标准来期望管理者的绩效,更不能期望万能的天才来达成绩效。我们只能通过改进手段来充分发挥人的能力,而不应该期望人的能力突然提高。
学会善用那些专精于某一领域的人,设法增加资源的产出量。
所谓的有效性,就是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种手段。有效性是管理者达成目标和绩效的必要的手段,更应该受到高度的优先的重视。
卓有成效可以学会吗?
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既然是一种习惯,便是可以学会的。
下列五项是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的习惯:
1、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他们能利用有限的时间系统的工作。
2、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他们首先会问:“别人期望我做出什么成果?”
3、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他们善于抓住形式,做他们想做的事。
4、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优秀的绩效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优先次序。他们知道:要事第一。
5、最后,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有效的决策事关处事的条理和秩序问题,也就是按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骤。
以上是管理者卓有成效的要素,也是本书的主题。
卓有成效是可以习得的,它需要作为一个管理者的统筹规划,才能使事情变得高效而有效,分清轻重缓急,做到要事优先原则。把精力集中于一点,采取单点突破法,相信你也可以变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