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知道近期央妈操碎了心,为了让大家过个好年,1月4日送了个“大礼包”。央妈宣布“降准”1个百分点,而且力度还挺大,超出了正常降准(一般为0.5个百分点)。
央妈的公告如下:
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这样安排能够基本对冲今年春节前由于现金投放造成的流动性波动,有利于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
很多金融小白就会问了,啥是存款准备金率?不懂啊!且看下面详解:
一、概念
存款准备金,就是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法律规定,要求各商业银行按一定的比例将吸收的存款存入在人民银行开设的准备金账户,对商业银行利用存款发放贷款的行为进行控制。
商业银行缴存准备金的比例,即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可能有人还是不太清楚,我用大白话再解释一下。
存款准备金是指银行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
就是万一客户来取款,你银行却把钱全部贷出去了,没钱让你取了,那怎么能行呢?
所以必须留一部分预留资金。而为了保证这笔资金不被商业银行挪用,所以呢,就由中央银行来保管这笔钱。
中央银行呢,它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来控制自身的资产规模,进而影响货币供给来扩张或收缩信用,实现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目的。
二、作用
1.保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当部分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时,中央银行就有能力对这些银行加以救助,以提供短期信贷的方式帮助其恢复流动性。
2.集中使用一部分信贷资金。这是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这一“最终贷款人”责任。
3.调节货币供给总量。 举个例子,银行吸收了1000元存款,存款准备金率是10%,那么银行同期可用于投资等的最高额度是900元,剩余100块必须存在央行指定的账户上。
所以存款准备金可以防范挤兑风险,是抑制投资的工具之一。
三、影响
1.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能直接冻结商业银行资金,抑制银行信贷资金过快增长。
表示银根收紧,贷款难度增大。
银行可用资金减少,利润受到制约,间接影响投资人收益。
2.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直接的影响是市场上的资金量立即增加,市场上的钱更多了。
就拿本次降准来说,对于此次降准能释放的资金,央行也给出了权威的说法:
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但是请注意,这次释放的8000亿元相当于基础货币,按照目前5.3倍的货币乘数,理论上最多可以生成4.24万亿的广义货币M2。至于能否生成这么多M2,要看银行和企业的贷款积极性。
3.另外,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意味着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开始转向宽松的货币政策,后期会有更多的刺激经济的信号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