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里的方言

伍尔福克第五章:语言与教学

      教师怎么正确的面对需要的多样性?

      首先,教师应该注意自己是否对说方言的儿童持有潜在的消极刻板印象。其次,为确保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应该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或者举例说明。从表面上看,教师的最佳教学方法应该是理解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接纳他们的方言。但实际上,最重要的是该把焦点放在让让学生学会用正式和书面的语言形式。

        这里的更加正确的语言形式就是我们的教学语言:普通话。

                很多学生对于语码转换还不能流利的切换,家庭生活中,我们使用方言,增进家庭融入感,贴近生活。

                一年级的孩子学习语言,语言的地域性语言输出很明显。对于拼音的学习有不小的影响。

                一、声调的正确读法:三声的正确拼读,阴平,和阳平的切换。

              二、声母的读法:平,翘舌音的发音,对于一些海南的孩子真的是硬伤。从小的方言语言环境,让孩子没有发音的区分,甚至没有发音错误的概念。

              三、韵母的读法:前,后鼻音的拼读。在没有系统学习之前孩子们没有区分拼读的概念,系统学习后还是有部分孩子在平常的朗读中不能区分。多次纠正,跟读后也没有明显的改善。

              大部分的语言学习都要有一个听,读,说,写的过程。听什么的?正确的发音。是一年级的孩子在语言的学习中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方言的运用,增加语言的地域特色,让文章更有趣味性,接地气。怎么能让孩子们在正确的拼读学习后享受到方言的趣味性,这个就很重要了。有部分孩子因为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行,不善于说,甚至羞于大胆发言。怎么让方言更好的融入教学,又不干扰语言学习的正式性,值得思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