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情绪、感觉与本性
第一节:感觉是不准确的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依赖感觉来判断周围的事物,思想只存在于头脑当中,它需要我们感官提供一些信息,就是他也会指引我们的感官关注一些事物,感觉和感知是我们对外界事物的两种感受方式,它们相辅相成,是我们了解外界的事物,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信息。
我们说到感觉的时候,更多的是指一种直觉,他们对直觉的印象就是没有标准的、超越思维的一种信息,对于更多依赖于感觉来判断外界事物的人,我们称之为感性性格。
感性最简单的判断就是感性似乎没有标准,而且感觉也没有可重复性,依赖理性思维的人来说,依靠感觉来做事情就一直完全没有准确性。
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感觉和感知的运作方式,这个世界本身就存在两种状态,这种是可以量化的,而另外一种则是无法量化的,我们的语言就是一种相互交流的信息,我们用语言对事物进行描述的时候,量化的事物就比较容易描述,现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成为统一的标准,所有量化的事物最后都可以通过数学模式来描述,比如长宽高、大小、多少等等。但在自然界有许许多多的事物是不容易量化的,他说没有办法,通过我们的感觉来量化,比如色彩、情绪、味道等等,我们试图用描述这些信息的时候,我们只能用一些形容词,用一些模糊的概念。因为所有的事物都具备量和质两个方面,那方面就可以通过数字来描述,可品质的方面本身就是一种模糊的概念,而且每个人性格不同,对品质的感受也不同,描述的方式也不同。
比如形容一个物体柔和、圆润,要是成年人大多知道柔和和圆润是什么意思,但是用语言的确很难形容,而且也没有办法通过量化来形成一种标准,因为品质是通过比较形成的,如何是针对坚硬比较出来的,圆润是针对棱角比较出来的,可坚硬和棱角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同样一个物体,有的人可能认为就是柔和圆润的,可有的人就会认为是坚硬和有棱角的,比较的结果完全取决于这个人对事物的个体感受和认知。
这世界就没有完全活在理性状态的人,即使是那些号称非常理性的人,其实在他们的生活中也存在大量感性的部分,因为感性和理性的性格划分本身也是对比出来的。
年轻的时候很少喜欢阅读散文和诗歌,当时还认为是自己的文化修养不够造成的,当经历这么多年之后,回头再看就明白了,自己不喜欢也是有道理的,那是因为我根本就看不懂。
字都认识,组成的句子也认识,可以通篇的朗诵出来,可为什么就不懂呢?
一本科学技术的书籍,即使我们不懂,我们仔细钻研,我们总可以掌握其中描述的内容,因为这些科学技术的书籍的特点就是可以准确描述,是可以重复和量化的,我们看不懂的原因,只是不太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只要加以时日肯钻研,肯用心去阅读,就一定可以掌握那些科学技术的知识,这就是我们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只要学校老师管的严,家长催的紧,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上升,因为根本不存在懂与不懂的问题,真正的不懂,无论怎么阅读,无论怎么背诵,无论怎么研究也依然就是不懂,如果说原来不懂,经过阅读和研究就懂了,这说明我们本来就可以懂的,只是缺少了一个了解的时间。就如同两个人交朋友,只要在一起时间久了,相互了解和习惯了,就总能成为朋友的,最后成为不了朋友,能够决定相互关系的原因,也是我们主观的一种选择,因为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可以跟任何人成为朋友的。
世界上就有这样的一类事物,不是取决于我们自己努不努力就能够建立联系的,如同前面提到的诗歌和散文,我认识字,可以朗诵,可以背诵,可不等于我懂了。
事物品质的本身完全取决于人在观察事物的细腻度,越是敏感细腻的人,就越能观察出事物的各种品质来,这根本不是事物有多少品质,完全取决于观察者的细腻度。同样一件事物,有的人可以多种角度看到事物的各种品质,而有的人只能够看到表面的一点点,比如将十件不同的物品进行品质的比较,有的人就可以准确的将这十件物品按照顺序按照不同的品质排列出来,有的人有可能只把这十件物品分成了两类、三类,我们可以说这些人比较粗糙,可实际上这不是他们有意的,在他们的眼中看到的事物就是如此。
这个世界每天都会发生许多的事情,每分、每秒,各种各样的事物都在不断的变化当中,温度在变化,天气在变化,周围的环境在变化,内在的情绪在变化,分能够感受到周围事物变化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有感觉系统,有感知能力,对于周围事物变化程度判断每个人不同,一个人的每个时间都不同。
年轻的时候,看不懂散文、诗歌的原因是因为根本不理解诗歌、散文中那些充满浪漫和各种感受的词到底在表达什么样的含义,是啊,对于一个年轻的男生来说,没有经历过忧郁就不知道忧郁是什么,看到忧郁这个词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忧郁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于是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很多知识,只是一种记忆,并不代表我们有体验,跟感觉有关的知识,没有体验就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
在男人的眼中,很多女人闹情绪更像是无病呻吟,与人的相处过程中,总是觉得女人思想漂浮不定,情绪反复无常。似乎男人和女人就处在两个世界,人总要找一个懂自己的男人,可对于男人来说,根本就无法懂得女人,这就像对一个充满逻辑的人讲诗歌一样。
理性就是知识堆积出来的,有文化的人,他的逻辑性就一定比没有文化的人要强,掌握了更多知识的人,一定比掌握知识少的人懂得的更多。可如果以感性的角度看,所有的感觉和品质都跟知识没有关系,一首浪漫的诗歌,也许一些专家学者根本就听不懂,一个生活在穷乡僻壤,毫无知识文化的人却可以听得懂。
我们是通过自身的感官来感受这个世界的,每一个物种的感觉系统都是相类似的,同样的一种事物,发出的刺激信息也是固定不变的,真正的差别是在于每个人感觉器官的敏感度不同,每个人的大脑对感觉器官的解读不同造成的。
对于每个女人来说,这个世界有一半都是男人都可能与他产生关系,对于男人也是如此,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与我们自己产生亲密关系的异性依然很少,我们去除各种客观因素,最大的原因,是在于我们会以自己的一种特定的思维来了解这个世界,了解周围的人,我们思维的方式越极端越狭隘,我们看到的世界也会越窄,我们能够接受的人也会越少。每个人看这个世界的角度都不同,根本原因是由于我们的思想。
世界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无论你,每一个人都不一样,但如果把所有的人类排列在一起,其实只有两个方向,一类人是更多的依赖头脑思维的人,而另一类的人则是更多的依赖自己感觉信息的人,于是我们才会把人划分成理性和感性,对于理性的人来说,他们更依赖于头脑的思维判断,而不是他们的感觉信息,于是他们对于感觉信息的依赖很少,对于感觉信息的判断也会比较粗糙,粗糙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信任,也不会去关注。这并不是由于他们自我选择决定的,这就是他们的性格,生来如此。如果以生理的角度来说,这种差异是由于克尔蒙分泌的特征决定的,如果以能量流动的角度来说,一类人需要释放能量,而另一类人则需要接受能量,这也是能量流动基本的构成方式。
就是接近,就是关注,我们接近某些事物,就会看到事物的细节,理性的人信任思想,就会更接近思想,他们就会看到很多思想的细节,他们喜欢思考,喜欢判断,喜欢分析,他们用更多的时间沉浸在思考当中。而感性的人则信任感觉,就会更加接近感觉,就会看到感觉信息的各种细节,他们会看到感觉信息各种细致的划分。
感性的人来说,很难理解理性的人所谓的逻辑到底是什么,他们看不到两个信息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对于理性的人来说,也很难理解感性的人所谓的感受到底是什么,因为他们看不到很多细腻感受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理性的人对于感受甚至可以粗糙到只有痛苦和快乐,轻快和沉重,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在痛苦和快乐之间还会有那么多的不同感受。是他们都根本无法理解痛苦到底是什么,他们还以为痛苦是疼痛,以理性的角度看,疼痛是生理上的,可以通过医疗手段来检测出来的。痛苦是心理上的,是完全看不到的,甚至可以称之为无病呻吟。感性的人对于思维也非常粗糙,她们头脑中缺少逻辑性,在他们的世界里,痛苦是分很多等级的,既有生理上的疼痛,也有心理上的痛苦,最严重的还有心痛,甚至连他们自己都无法说明心痛到底是什么,可在他们的世界里,那些痛苦非常真实的存在着,即使医学上根本无法检测到那种痛苦的存在。
这似乎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差别,其实以能量的角度,根本就不会以性别的角度来区分,物质世界就是能量的聚集,生命存在就是能量在流动,既然是流动,就有流出和流入,如果能量流出和流入的速度和流量一直并不变的,就意味着这个物质是一种永恒的存在状态,很显然,所有的物质都不是永恒存在的,一切物质存在,一定有一个流出和流入,流量和速度不断变化的过程。所有能量之间是相互流动的,人与人之间所谓的关系就是能量在流动,产生流动的原因就是每个人内在的能量决定的,这个世界同一物种的动物、植物一定会区分出主动和被动两类来,一类人更关注释放能量也就是流出能量,另一类人更关注保存能量也就是流入能量。当这两类人遇到一起的时候,才会更容易发生能量中的相互互动和和谐,我们才会看到这个世界处处存在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现象,不仅在性别上就这样的现象,在性格上也存在同样的原理。因此我们才会在现实生活中看到,构成婚姻的不仅仅是异性,而且性格也是相反相成的,甚至在生育的过程中,两个孩子之间也依然性格相反的。
两个性格相反的人,其实就是对身体不同系统依赖的结果,前面已经介绍了,事物存在量和质,声音也存在真声和假声,我们的身体中存在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两个部分,对两套系统的依赖就形成了两类的性格。
以这个角度上说,这个世界似乎是平衡的,因为一类人是感性一类人是理性,理性的人思维细腻,感性的人感觉细腻,这两类人士均利敌相辅相成,共同共乘构成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平等的,这似乎与现在社会中的理念是相吻合的。
在唱歌的时候,中低音部分真声多,高音假声多,中音向高音过渡的过程中,一定存在一个真声为主体,向假声为主体的过渡阶段,一定存在一个过渡点,那就是势均力敌的各占50%,可实际上在这个点上是发不出任何乐音的,发出来的只是一个嘶哑的破音,这个点就成为了歌唱中的换声点,歌唱的人必须躲过这个点才可以。
这正说明这个世界是不平等的,一个有限生命的世界,就是因为在运动中逐渐将能量耗尽物质生命才结束的,而产生运动的根本动力就是不平等,更不平衡的事物才会运动起来,越不平衡,运动的起伏越大,运动的速度越快,只不过以宇宙存在的久远的时间来看,这种不平衡是极度微小的,微小到只有量子级别的细微的不平衡,就这一点点不平衡,日积月累,也足可以使整个世界快速的运行起来。
物质的特点就是可以呈现出暂时的直线性,我们看到的生命存在称就是一条直线,从生到死,从过去到未来,于是我们看到的空间,看到的时间,也都是一条直线。如同我们看到的地面一样,是那么平坦那么笔直,可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圆的,我们之所以看到的是直线而不是曲线,只是因为我们的视线不够远,就是说如果我们用非常久远的角度来看待时间、空间以及生命,就会看到这个世界的一切都会是以曲线的角度存在的曲线就意味着会有重复,这一点随后会有详细的论述。
生命是一条直线,就一定有开头有结尾,有左有右,有先有后,今天很重要,因为从先到后就形成了时间和距离。
既然生命的存在是能量的流出和流入,所有生命的存在都是有先有后的,那么能量的流出和流入也一定有个前后的顺序。
生命就是能量的聚集,没有生命的空间也是充满能量的,只是能量的密度没有那么厚重,这就如同我们就存在于空气当中,空气一直存在着,我们能够显现出来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密度比空气要大,这个道理类似于瓶子和水的关系一样。把一个瓶子放到水中,如果想让新的水流入瓶子,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瓶子里的水先挤出去,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其实能量流动的道理也是如此。
每天都会吃进食物,也会将废物排泄出来,这就有一个问题吃重要还是拉重要呢?
别说两个都重要,一定是有先后的。如果我们现在不排泄了,我们也就不敢再吃进食物了,我们排泄顺畅,即使我们不吃食物,也能坚持一段时间,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排泄更重要。
我们对自然规则就有了个大体的了解了,能量的流出要比流入更重要,感性的性格特征就是更关注释放,而理性的性格特征更关注于积累,我们由此会得出一个结论,这个世界是不平等的,两类性格中,有一类性格的生命一定会占主导作用,这类性格就是释放更多的感性性格。也许这种不平等只是小数点后面55个零之后微小的一点,也却为所有的生命指明了一个最终进化的方向,那就是能量释放越多的生命,就容易获得更大的生存可能。实际上我们在自然界处处可以看到这种现象的存在,这一点在前面一章中已经详细论述过了,生命的方向就是从生到死,从低到高,生命存在的目的就是不断的、更多的释放能量,释放能量就是一个情绪逐渐提升,直到最高点的过程,无论是动物的性行为,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都在验证着这个自然规则的存在。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表面看是男人统治这个世界,成为这个世界的主体,可实际上,感性群体的绝大部分都是女性,女人的这种性格本身对男人就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控制力,这男人在征服世界,而女人在征服男人。自然界以感性群体被动生存,是自然界生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大自然存在这么多年,除了人类以外,大自然就没有进化出以思维为主体的生命来,大量的动物和植物依然是以感性的、能量释放的被动生存方式存在的。
这里再次强调被动生存和主动生存的差异,大脑只是对感觉系统的信息进行了解读,要大脑思维,我们的感觉系统依然会直接将信息传递给身体,身体与感觉系统是直接连接的,大脑只是对感觉信息进行了一定的解读,而这种解读的内容也受制于大脑思维的能力。这如同前面举的例子一样,对于一个没有经历过某种感受的人,大脑是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那种感受到底是什么,只能以记忆的方式将信息记录下来,却无法正确的解读那些信息,理性的人,是无法明白很多跟感觉有关的形容的。不仅如此,每一个人对感觉的判断都是不同的,对感觉的反应也是不同的。
当我们听到一声巨响的时候,有的人会尖声大笑,有的人会大惊失色,而有的人却若无其事,声音释放的能量是一样的,当这些能量与不同的人进行流动的时候,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因为每个人的能量状态也不同。表面看,若无其事的人一定是已经多次经历过这样的状态,心理上是有准备的。从能量流动的角度,他们已经历过无数次巨大能量快速流动的过程,他们能量流动的通道已经非常通畅了,当这种能量流过的时候,他们顶多能够感觉到能量流动的速度突然加快,但这种速度还不会将他们的情绪推到最高点,产生生理性的反应,比如尖叫。可对于很少经历巨大能量流动的人来说,他们的能量通道并没有完全打开,这种突如其来的巨大能量只会造成通道巨大的压力,推动他们的情绪到达高点产生惊叫。
这个道理就跟下水道流水是一样的,暴雨就是对排水系统的一种考验,同时也是对排水系统的一种疏通,排水系统缓慢的流动就会造成各种不通畅,突发的暴雨可能会造成排水系统的压力,但同时暴雨过后,排水系统也会变得更加通畅。当再次爆发暴雨的时候,通畅的排水系统就不会有巨大的压力。这样的原理无处不在,这就是用进废退的原理。比如经常发生的感冒,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冲突,既是压力,同时也是一种疏通。
以理性的角度看,感觉是完全不准确的,感觉来自于对比,前面举的这个例子就是一个对比的结果,经历多了,能量的流动更通畅了,我们对能量的反应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假如一群男人和一群女人准备同时进入到一个黝黑的山洞中,因为山洞中的一切都是未知的,而且还漆黑一片,但是女人都会感觉到精神紧张,对于女人来说,这种紧张叫恐惧,对于男人来说,这种紧张叫兴奋。
能量流动的本身就是波,波产生的是振动,能量流动的速度越快,振动也会加快,我们就会感觉到精神紧张,甚至整个身体都在颤抖。这时候,我们就感觉到心跳加快,血液流通也加快了,实际上,能量流动加速的本身就是一种能量的快速准备,精神紧张会提升身体的爆发力,加快我们的行动力,于是,在恐惧的时候,要么在恐惧的推动下大声尖叫,就爆发出一种极快的情绪释放,或者勇敢的搏斗,或者快速的逃跑,如果我们把能量流动加速解读为恐惧,最后很大的可能性是尖叫并逃跑,如果我们把能量流动加速解读为兴奋,最后很大的可能性是勇敢的搏斗和面对。
对于男人来说,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他们对于感觉就不够细腻,很多时候,都会把这种精神的紧张解读为兴奋而不是恐惧,而对于那些喜欢挑战未知,喜欢能量释放的男孩子来说,他们反而喜欢体验那种在面对未知时产生的精神紧张,于是,我们会看到很多男孩比女孩胆量更大,更勇于探索,跟他们内在对精神紧张的解读有很大的关系。
记得我在小的时候,性格很羞涩,外界接触有恐惧感,似乎我的头脑中并没有把那种紧张解读为恐惧,只是不喜欢那种紧张。在行为中处处表现的比较胆小、收敛。进入青年时代的时候,胆量越来越大,曾经有一个阶段特意的针对心理的这种胆怯进行了调整,基本的方式就是在精神紧张的时候,鼓足勇气去面对,头脑中重新解读这种精神紧张,没过多久,胆小变成了胆大,再次遇到精神紧张的时候不是身体呈现了无力感,反而会展现出一种表现的欲望来。这至少在说明,不同的能量判断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行为。
大家一定记住,头脑只是个翻译官,只是对感觉的解读,感觉本身就是通过对比呈现出来的本身就没有准确性,头脑在解读这些信息的时候,也就不可能准确,这也就意味着人生是具有许多可能的,同的信念,不同的解读,就会有不同的行为。虽然一直在强调一切的改变都是短暂的,这种短暂是以整个宇宙为标准的,是以整个的生命过程为标准的,如果我们经过某种努力发生的改变,可以持续几年几十年,对我们一生就会有非常巨大的影响。就像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一样,在青春期之后,信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完全展现出一种感性的,具有强烈释放能力的个性来,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很多年,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加,人变得敏感了,这种状态才逐渐减弱。就是这种改变并不是由于我们主观形成的一种改变,更多的是由于青春期之后的一种生命的特征形成的,可对于每个人来说,如果在这个阶段,我们认为那就是我们主观的努力,如果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大脑不是在纠结和困惑中,而是在积极的配合当中,我们至少会高兴的接受这种变化,而不是处在纠结的困惑的状态中,看着自己形成了乎乎意料的状态。
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感受当中,无论那种感受很细致还是是很粗糙,不过我们相信自己的感受,并且主动的配合那些感受,内在就不会有那么多冲突和矛盾。以宇宙的角度看,所有的生命都是能量的流动,并没有高低贵贱,并不区分性格和性别,所有的生命既是以标准的物理化存在的,同时,也是以完全个体性、独立性的个体存在的,理性是一种标准,感性是一种存在,没有人活在纯粹的理性当中,也没有人活在纯粹的感性当中。能量流出去了,就会有新的能量注入,在新旧能量的更新,每时每刻我们都处在变化当中,原本这个世界就不是可以用标准来衡量的,因为一切都在变,只有我们的思想活在过去当中。
很久以前,一个朋友问我什么是心痛?我当时没有办法回答他,是因为我自己就没经历过心痛,当时是无法理解什么是心痛的。后来自己也经历过一次心痛之后,终于明白心痛到底是什么了。
我们的大脑的主要功能就是记忆,思维判断就是在记忆和当下时间寻找相同点,就是在过去的记忆中调取与当下相关的信息进行比对,据他记忆中不仅仅有场景有声音,同时还会有感觉,只不过那些感觉只存在于记忆当中,并不真实。可对于依赖于思想的人类来说,想象的本身已经很接近真实了。
人类之所以存在于主动生存状态,就是由于我们高度的相信了思想,思想的特点除了记忆,还有一种特点就是幻想。人每天都在头脑中构建对未来的理想,未来还没有发生,头脑中想象的未来只是一种猜测,并不真实,这种猜测是根据记忆分析形成的,可以说是根据过去的经历投射在未来当中,未来没有发生,我们所做的所有计划都是在头脑中幻想出来的。每个人都在做梦,甚至每一个人每天晚间都在做梦,那么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晚间的梦和白天的想象有什么差别呢?那有的时候在朦胧中可以引导梦的发展方向,那种状态跟我们沉浸在想象当中的状态又有多大差别呢?
其实理想就是白日梦,只是对未来的一种猜测,梦只是我们想象在睡眠时候的延续。
这里说明的,就是我们的大脑具有非常强大的能力,虽然是想象我们依然可以信以为真,虽然是回忆我们也经常会感到非常真实。
当我们在回忆以往的一个经历的时候,往往经历时候的感受也能浮现出来,只不过会因为时间的久远,有一些淡化,如果很久远了,还在感觉几乎不存在了,是即使是当时的仇恨,随着时间也会慢慢淡化,只是留在我们心中一个记忆。这种回忆由于没有了感受的推动,现在的能量不会因为回忆而影响,我们就感受不到情绪的变化,于是就会把这种回忆当做梦,一样就会原谅回忆中相关的人物,也就是不把原来的那些经历当回事儿了。如果某些经历当时的感受非常深刻,经历很多年有时候依然强烈,甚至在日后又经历了多次类似的感受,在回忆的时候,这些感受都会叠加在一起,甚至比当时的感受还要强烈。
我们很多愤怒的情绪不是一瞬间爆发的,而是由于积累出来的,不情绪的爆发之前是有一个积累的量,当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就无法抑制这种情绪的释放。可能够激起情绪释放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头脑中对记忆的不断的累积,如当我们对一个人的某些行为不满意的时候,那种行为的本身是不至于激发我们大量的情绪起伏的,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回忆这个人之前多次出现的相同的问题,就会调取记忆中的这种感受,这种原本就刺激的情绪,再加上调取的感受,合在一起就可能突破情绪的高点让情绪释放出来。这时候对方甚至会觉得很奇怪,觉得自己的行为并没有很大的问题,怎么激发出这么强烈的情绪呢?
痛苦就是这样产生的,痛苦的本身就是一种能量的堵塞,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心塞。就是我们遇到了某些不顺利的事情,或遇到了不喜欢的人或者事儿,在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有意的压抑了情绪,这种压迫感跟这些事情同时被记录在大脑当中,压抑是什么感觉?就是郁闷憋气,如果生活中不断的遇到这样的事情,每一件事情什么时候我们的压抑情绪,这种压迫感就会逐渐积累,如同一个人吃多了东西涨肚一样,越压迫,肚子涨的越难受,这些压迫感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大量的情绪堆积,这就需要非常巨大的力量去控制这些情绪,控制与释放形成了相互的对抗力量,造成精神极度的紧张,这种紧张跟疼痛所形成的紧张是一样的,因为即使是身体受伤害造成的疼痛,本质上也是由于神经收缩过度紧张形成的一种判断。只要能够造成我们精神收缩过度,我们都会判断为疼痛,完全由记忆和心理状态形成的就叫痛苦,最严重的痛苦就是心痛,全身神经高度收缩,情绪却没有释放出来,被堵在身体上所形成的一种感受。
思想会影响我们对感受的判断,假如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事情我们都忘记了,或者我们遇到的所有事情,都随着时间的久远感受都淡忘了,那我们就根本不会遇到痛苦,更不会遇到心痛,因为所有的痛苦都是在头脑中逐渐的把感觉叠加形成的,除了过去的痛苦,记忆没有了叠加,生活中所遇到的能量变化都是有限的。
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忘记过去,而是在经历的过程中,我们用什么样的角度来解释经历的感受。
有这样一句话:当面对强奸的时候,如果你实在反抗不了,你还不如学会享受。这似乎是告诉人们,当我们遇到了各种不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当我们又无法抗拒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不如坦然的接受。因为很多事情不是以我们主观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我们想不想接受,很多事情依然会发生,如果我们一直在抗拒,就会形成痛苦的记忆留存下来,甚至会影响我们一生。
从能量的角度看,性的本身只是能量与能量相互流动,当能量达到最快状态的时候,两个能量聚集体共同制造出一个全新的能量聚集体,也就是生命。性的高潮就是情绪的最高点,情绪的最高点就是没有了个人的个性,没有了思维,甚至失去了自己整个身体存在感的状态,这时,人的自我主观性降到最低,两个人完全呈现了能量完全汇集在一起的状态,只为新生命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性高潮就是一种无我的状态,我,是所有物质存在的特点,物质存在就是一种能量的聚集,因为有了局限才形成了物质的外表形态,这个局限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意识,也就是我,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是能量的相互流动,在能量流动速度最快,相互能量完全融合在一起的时候,能融合在一起的能量就是一个全新的生命,就是说,两个能量各自有个性,只有两个能量失去个性,完全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成成为一个完全新的能量状态,这种新的能量状态本身就是一种全新的生命,这就是性的目的。
所有动物之间的性交过程,就是两个能量试图融合在一起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要的就是能量的加速,速度代表的就是振动的频率,就是能量流动的加快,于是所有的性行为就是从慢速的振动状态逐步进入到快速的振动状态,当双方都达到了能量流动的最快速度的时候,也就相当于是我们情绪极度释放,失去了自我意识的状态,在这个震动加速的过程中,完全就是一种物理现象,就是通过运动来提升神经反应速度,也就是说,这个过程中,男性为释放的主体,而女性无论她是什么样的想法和意愿,只要震动频率在加速,她的神经反应就会加快,最终就会到达能量流动的最高点,这个过程与爱和感情都毫无关系。我们所谓的爱和感情只是在这个过程前选择与什么样的异性在一起,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等于在这个过程前神经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紧张度,就可以用更短的时间,更快的速度达到能量流动的最高点。
也就是说,无论我们的思想是怎么想的,神经反应本身就是一种紧张状态,我们不愿意的时候会解读,为恐惧我们愿意的时候就会解读为兴奋,可无论我们是什么样的解读神经反应的过程都是一样的。于是当我们碰到喜欢的人的时候,就会感觉到一种兴奋感,碰到不喜欢人的时候就会有厌烦感甚至紧张感,其实从神经的角度只是神经振动的频率加快了。
我们在研究感觉的时候是很难用科学的方式的因为感觉是对比出来的,并不具备可重复性和标准化,另外,科学本身就是以一种思维的、物质化的状态为基础的,科学在研究物质化的事物的时候是很具有民警的逻辑性的,可当研究感性化事物的时候,科学理论却显得有很大的缺陷,因为虽然感觉是不准确的,是不断变化的,这也恰恰表明了这个世界的基本状态,整个宇宙都是不断在运动当中的,所有的生命每天每秒都不断的在变化,这才证明了生命的鲜活,因此才会: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一切都在变化当中,过去经历过的,只是过去的感受,现在即使相同的经历,感受也会不同,因为时间在变,环境在变,我们也在变。
所以当我们在讨论情绪的时候,是很难完完全全用科学的角度来分析的,因为无论是感觉还是思维,都是受到能量流动的影响,在不断的变化当中,但是我们也有一种基本的研究的方向和标准,因为所有的感觉涉及到每一个人,虽然感觉并不准确,但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经历,都会有体验,通过一些数据的统计,我们就可以了解我们对情绪和感觉进行的结论是否是正确的,通过对生活的经历,更能够验证我们研究的结论是否是正确的。
在科学研究中,分成了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理论研究提供方向实验研究,去寻找数据和证据来验证,他现在进行的论证就是理论研究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一些方向,也许将来会有科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用各种各样的社会数据来验证我们现在的结论是否是准确的,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跟我们的经历和我们的生活进行比对,通过生活验证就是最准确的验证,因为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懂了,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通过实践去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