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影响力》一书,今天看到了“社会认同”一章。
社会认同原理是指我们在做出判断的时候,会以别人的行为作为判断的标准。
比如外出吃饭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选择人多的餐厅;出去旅游的时候,看到好多人都在一个地方拍照,自己往往也会跟着去拍几张。
社会认同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的实验和研究中。心理学家罗伯特.奥康纳在对学龄前自闭儿童的研究中,制作了一部孤僻的孩子观看某种集体活动最终参与到其中去的电影,他把这部电影放给有自闭症的儿童看,6周以后没有看过电影的儿童还是自闭,但是看过的孩子已经能主动发起一定的社会活动了。
同时,我们在根据他人的行为来判断自己怎么做才合适的时候,更容易顺从跟自己相似的人的行为。
比如,我们在教小朋友刷牙的时候,一开始有的小朋友不会漱口,刷完牙他们会把漱口水吞下去,不管大人怎么示范,他们还是学不会把漱口水吐出来,直到看过跟他们年龄相似的小朋友漱口,哪怕就看了一次,回家之后他们也知道怎么把漱口水吐出来了。
但是,由于我们对于社会认同的反应方式完全是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式的,这样一来,偏颇甚至伪造的证据也能愚弄我们。
不少商家都会利用这一点,他们会雇人到自己的店门口排队,利用社会认同原理吸引路人买单;广告商也会雇人扮成普通消费者,让他们在接受采访时假装对广告推销的产品效果极力推崇。
另外,在我们自己不确定、情况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时,我们也有可能觉得别人的行为是正确的,这样的情况下会导致一种叫做“多元无知”的现象发生。
多元无知是指当我们对自己缺乏信心时,当形势不很明朗时,当不确定性占上风时,我们最有可能接受并参照别人的行为。
当自己发生紧急状况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认为在人多的地方获得帮助的几率更大,但事实却证明,对于紧急事件的受害者而言,“人越多越安全”的想法有可能是完全错误的。
研究员做过一个实验,让一名纽约的大学生假装癫痫病发作,要是在场只有一名旁观者,85%的时候他都得到了帮助,而旁边有5名旁观者的时候,“病人”得到帮助的概率就降到了31%。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大家都不确定是否发生了紧急事件,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根据其他人的行为来做出判断—大家都没反应,说明事情不紧急。这样一来,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就失去了获得救助的最佳时机。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不会怀疑社会认同提供的信息,它提供的行为方式信息通常都是正当且有价值的,这就好像给我们配备了一部自动导航仪,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就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但是自动导航仪有时候也会出问题,如果输入导航仪里的信息是错误的,我们就会偏离方向。
那么要如何避免自动导航仪偏离方向呢?这就需要我们敏锐的察觉出导航仪采用错误信息时的状态。
错误信息导致导航仪偏离方向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信息是被刻意伪造的。
当我们察觉这样的伪造信息时,可以选择忽略它,关闭自动导航仪;还可以主动反击,戳穿那些伪造信息的人。
另一种情况就是“多元无知”现象,因为无心的失误,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不盲目从众,把客观事实、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同大众的行为做出对比,来确定到底该做出什么样的决定。
很多人对《影响力》一书的定义是营销类书籍,但我更倾向于这是一本心理学类的书籍。读这本书能帮助我们更清楚的认知自己的思想状态,避免我们在不理性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决定。希望自己能通过对这本书的深入阅读成为一个更理性的人。
我是朱朱,个人品牌咨询师,擅长个人定位咨询。我的一对一咨询费用是99元/人,每天开放一个免费的一对一咨询名额。如果你想打造个人品牌,如果你有定位-产品-营销-引流-成交方面的问题,欢迎添加我的微信maggiezhuzhu私聊。我一定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