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聊到,诗人借晋文公与介子推的典故抒发政治感慨,暗讽楚王不辨忠奸、辜负旧臣。
至此,文章的第三段学习完毕。
接下来,我们学习文章的第四段。第四段从“或忠信而死节兮”至“使谗谀而日得”,承上文言自古忠臣之死,没有不是因为君王听信谗言而造成的。
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
弗省察而按实兮,听谗人之虚辞。
芳与泽其杂糅兮,孰申旦而别之。
何芳草之早殀兮,微霜降而下戒。
谅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谀而日得。
“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意为忠义之士坚守节操反遭死难,奸佞之徒肆意妄为竟得宠信。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和命运。
“忠信而死节”:指恪守忠诚信义,最终为气节而死(如屈原投江、比干剖心)。暗含对现实不公的控诉——忠诚者反而没有好结局。
这里的“死节”指为节操而死,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坚守以及自身宁死不屈的态度。
“訑谩(yí mán)而不疑”:訑谩意为欺诈、轻狂,指有人行欺诈之事却不受怀疑;不疑指被君王信任不疑(讽刺昏君不辨忠奸)。可谓“谗人高张,贤士无名”,揭露了当时楚国朝廷小人得志、忠奸颠倒的现实。
此句通过“或...或...的对比句式,强烈表达了:对忠贞之士遭遇的悲愤;对奸佞当道的社会批判;以及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鸿沟。
“弗省察而按实兮,听谗人之虚辞”意为君王加以明察而核实真相啊,却听信谗佞小人的虚假言辞。
“弗省察而按实”:强调君王不主动调查真相,可译为“不加以明察核实”或“不考察实情”。
“弗省察”直接指责统治者。弗:不,否定词;省察(xǐng chá):考察、审察;按实:依据事实,核实真相;兮:楚辞特有的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听谗人之虚辞”:突出“听信”与“虚假”的对比。谗人指进谗言的小人;虚辞:虚假。暗指楚怀王听信上官大夫谗言疏远屈原之事。
此段通过忠臣与馋臣的对比,揭露了楚怀王的昏聩不明:忠信之士被迫死节,奸佞之徒反受信任;统治者不察实情,谗言盛行朝堂。
诗中体现的“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主题,成为后世文人抒发政治失意的经典意象。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