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农村小孩的一生中都会有一双踏过风雨的小鞋,相伴童年!
95年的我刚上小学,那一年,记忆依然还是模模糊糊,感觉还未记事就被家里人带到小学课堂上,记忆中村里的小学依然还是那个透着焦黄色照片感觉很土,确又那么生动的小木房子;一年级,对于同学以及上课的概念几乎没有,只知道肚子饿,然后要回家!
村里不懂事一些的孩子这样的情况需要持续好几个月才能渐渐知道上学的概念,知道每天必须上学,然后课堂上需要认真听老师说,下课后可以放肆的和发小在操场上追逐。
村里的小孩从未需要父母接送,都是自行上学放学,不管是下雨亦或者是天晴!不管是冬季亦或者是夏季;这对于其他村里的孩子是不公平的,因为不管什么因素,周边村落的孩子都必须踏过几公里的田间地头到有小学的村里读书。
这就是山区孩子想要接受教育所需要付出的比别人大的多的代价,为了安全,低年级的孩子经常会跟着同村高年级的一起上路;在冬季,为了能上第一堂早读课,天还未明,黑漆漆的五六点钟,他们就离开了村庄,走在了路上。
每当雨季来临,在路上远远的总能看到一朵朵矮矮的“蘑菇”在移动着,发红的小手坚强的打着笨重的帆布雨伞,脚上穿着长筒小雨鞋,踏过泥泞的小路,脚尖飞溅起的泥巴落在鞋面,雨水一打,又滑落到鞋底,经过身旁总能听到“咯吱咯吱”声,那是脚底与雨鞋内部胶皮摩擦产生的声音,这个声音寒冷而又带着无限的潮湿感。
那时候的小雨鞋是长筒的,只为了防水,内部并未做任何的保暖透气措施,时间长了,鞋子里又冷又湿,而且很臭,每当雨季,课间都会见有小伙伴脱掉鞋子呆呆的看着从房檐瓦片上落下的雨滴“滴滴答答”落满全世界,慢慢的小脚会感觉烫呼呼的有了温度。
那些年的那些人,并未像现在的孩子一样,要求家人买好看的雨鞋,只为在溅不起水花的路上使劲蹦跶来体验雨鞋不一样的功能,好奇心过去,小小的雨鞋却不知丢在何方!
现在看着花花绿绿的小雨鞋,如同看到了那些在雨中慢慢行走的“蘑菇”,脚上雨鞋的颜色慢慢褪去,焦黄焦黄的,他们带着红领巾,行走在“滴滴答答”雨中的田间地头,镜头“咔擦”瞬间定格,如同焦黄的小学颜色,那一张张小脸也定格在了那一刹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