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的行为不再像“过去的好时光”那样的两个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原因:今天的成年人已经不再给孩子树立服从和顺从的榜样了。
第二个原因: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我们常常剥夺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做出贡献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机会,然后反过来埋怨孩子,嫌他们没有责任感。我们需要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去体验与其享受到的特权直接相关的责任。
2、“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是什么?为什么缺乏这些会导致孩子的不良行为?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人际沟通能力强: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动后果。
7、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3、有哪三种管教孩子的方式?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严厉型——“这些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反规则会得到的惩罚。”孩子不参与决策过程。
娇纵型——“我们没有规则。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
正面管教型——“我们一起来制订对双方有利的规则。我们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我必需独自做出决断时,我会和善而坚定,维护你的尊严,给予你尊重。”
4、讨论正面管教和其他两种管教方式的最主要的区别,以及为什么这些区别对长期效果非常重要。
“严厉型”管教的问题在于,不良行为虽然一遭到惩罚就会立即停止,但不久就会再次出现,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带来无休止的权力之争。
“娇纵型”,长期下来,被培养成小霸王,觉得只有这么指使着别人满足他们的需要,才会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正面管教型”,让孩子体验他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当我们注意维护孩子的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时,孩子很快就会明白,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会激励他们在保持自尊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使用正面管教方法,孩子的不良行为的强度将会逐渐减弱,不良行为再次出现之前的平缓期也将越来越长。
5、“当心是什么在起作用”是什么意思?
孩子们通常不会清醒的意识到自己在遭受惩罚时内心所做出的决定。然而,他们未来的行为建立在这些潜意识之上。大人更需要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何种长期效果,而不要被当时的短期效果所愚弄。
6、惩罚造成的四个R是什么?请讲述你曾经体验过的四个R的感受,并分析原因。
惩罚的长期效果是
孩子往往采用一下四个“R”中的一种或全部来“回敬”我们。
1、愤恨 Resentment ——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报复 Revenge ——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反叛 Rebellion ——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
4、退缩 Retreat ——a、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b、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小时候伤心哭,内心极度渴望家长的拥抱和安慰,但是大人表现得是烦躁、厌恶和惩罚,于是我哭的更加撕心裂肺(愤怒),姐姐经常在我撕心裂肺哭的时候,把我锁在洗手间。于是我就站着边哭边尿尿,把衣服都尿湿(报复),让大人给我洗衣服。
初中的一个夏夜,我在外面玩耍,回家时身上黏糊糊的,爸爸命令我去洗澡。当时的我确实不喜欢洗澡,并且和爸爸明确表达自己不想洗。但是爸爸很生气,就把我一把推进了洗手间。介于爸爸的权威,我在反抗无效后,再也没有勇气去打开那扇虚掩的门。同时能听到爸妈在讨论,爸爸得意洋洋的说还能治不了我了。于是我蹲在地上就是不洗,你能把我推进来,但是你操控不了我。还反复想象爸妈推开门边暴跳如雷边喊治不了我的样子。(反叛)
小时候因为羡慕别的小朋友自由出入零食铺,偷过家里的钱,用来买冰块和辣条等一系列父母禁食的东西。后来防护措施没做好,被妈妈洗衣服发现了。但是妈妈没有正面找我谈论问题,也没有询问我的动机和需求,而是和姐姐在背后偷偷议论我,最后是爸爸出面教训的我。迎来的是面壁思过和闭门思过,最后我趴在学习桌上迷迷糊糊睡着了,被哥哥发现抱起来的时候,我的脸颊上还挂着泪。自此以后我几乎没有和父母提过类似的需求,并且在接受惩罚的时候,心里暗暗后悔,怎么失误被发现了,下一次一定藏好。(偷偷摸摸)
原因都是内心需求没有被看见,被正视,没有用正确的方式交流管教。
7、严厉管教方式带给孩子的长期效果是什么?为什么?
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顺从。
因为基于受到惩罚时所产生的感受和潜意识里的决定,孩子们不可能形成积极地人格。
8、正面管教带给孩子的长期效果是什么?为什么?
正面管教的目的在于获得积极的长期效果,以及立竿见影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因为孩子们要成为真理和原则的追随者,他们的动力必须来自于内在的自我控制,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学会自律。而不论惩罚还是奖赏,都是来自于外在的控制。
9、为什么有时候事情在变得更好之前会先变得更糟糕?
孩子们习惯于成年人惯有的回应。当我们改变回应方式时,孩子们可能会以夸张(更糟糕)的行为来试图得到他们所习惯的回应。这就是“踹饮料自动售货机效应”。当我们把钱塞进去而饮料出不来的时候,我们就会又踢又打,指望机器能像我们所期待的那样把饮料送出来。
10、你希望孩子通过和你的互动,培养出哪些内在的优良品格?
正面的自我概念、自律、礼貌、落落大方、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调节情绪,积极的心态,幽默,好学。
11、“有效管教得4个标准”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能带来有效的长期效果?惩罚符合这些标准吗?
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贡献、愿意合作。
12、和善而坚定并行的常用语是什么?
等一下就轮到你啦。
我知道你能换一种尊重人的说法。
我很在乎你,会等到我们能相互尊重时再继续谈。
我知道你能想出一个好办法。
要做,不要说。(例如:平静的默默握住孩子的手,向孩子演示该怎么做。)
我们待会再说这件事,现在应该上车了。
(当孩子在商店发脾气时)“我们现在要离开商店,待会儿(或明天)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