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ra Klein在《精益创业》一书中提到“精益用户体验设计认为产品是由一组有待验证的假设所组成的”
一组组的“假设”都需要特定的场景去承载这样才能行程一个需求闭环。就像发动机离开车子,单独一个发动机是无法再路上行驶的。
在一个产品开发前期,我们需要记录下每个调研得来的需求,这些需求都不是凭空出现,如果你有去进行用户访谈,你会很有趣的发现,用户在阐述自己的需求时前面都会像讲故事一样铺垫一个场景;而有些直爽的用户刚好相反过来先直入主题描述一些有需要的需求,当我们问他为什么需要这些需求时候,用户就开始描述 一个个故事场景。
最后你可能收集到五六十个需求,并且听了五六十个故事场景。
我将需求比作“凹”,场景比作“凸”,凹凸刚好可以形成一个闭环。
1、一个需求“凹”可能同时对应多个场景“凸”。
比如:让用户想要去旅游(需求),A用户是因为看到APP推荐的低价旅行机票/B用户是因为看到身边朋友发的旅行照片/C类用户是因为有大量打折劵等等。
如何勾起用户去旅行的欲望可以说是很多旅游类APP需要做的,多个场景可以从不同维度去旁敲侧击勾起用户旅游的欲望,对资金缺少的用户我们应该更应该考虑到价格方面,如送优惠券、低价旅行团等;对时间不足的用户我们应该弄天数少旅行景点多的旅行团等。
2、多个需求“凹”可能只对应一个场景“凸”。
比如:用户在路边准备打车(场景),这时候他想要很快就能有车过来/能刚好有辆性价比高的顺风车过来/如果没有顺风车刚好能拼车也可以等。这便是我们熟悉的滴滴打车模式,用户的场景就是在某处需要到某处去,这时候有的用户需要快车、用的用户需要廉价的拼车、有的用户需要性价比高的顺风车。
多个需求对应一个场景,场景相当于一家样样俱全的海产品店,需要海产品的用户都能在这家店里买到自己喜好的海产品。
验证需求是否是最终需求时,还需要验证场景是否是用户真实场景。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周星驰的早期电影搞笑无厘头不符合现实情况,因为周星驰电影里面的需求与场景出入非常大。就比如:007里面有一段凌凌漆在跟李香琴介绍特工武器,皮鞋可以是吹风机,也可以做刮胡刀...这样不符合现实情况的无厘头可以说是这部片的一个高潮段落。
所以说需求可以是用户真实需求但是场景却不一定是正确的场景。验证需求的时候,还需要验证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