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杂谈 之七十七
成立家委会,构建完备的家委会体系后,请家委会参与班级的建设和管理。班主任在家委会确立后,在班级事务的管理和运营中,要注意充分尊重家委会在各项工作中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保护家长在家委会事务中的积极性。班主任可以指导家委会参与到班级的活动的策划和实施过程中去。如班级要组织家庭教育讲座时,班主任可以和家委会成员共同协商研讨活动的形式、内容,还就如何布置会场、邀请哪些嘉宾等问题进行商议;班级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班主任可以和家委会一起制订活动方案,并提供相关意见,使他们正确把握活动除此之外,班主任还要请家委会参与到学生教育中来。班主任可以利用家委会的有利条件,发挥其在家庭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功能。班主任可以让家委会成员为家长上课,发挥家长教育家长的功能;可以组织家长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彼此间取长补短;可以组织家长,围绕某一个主题,开展研讨活动,使家长受到启发与教育;可以让家委会的成员为学生上课或联系社会实践的活动……
某校七年级某班的家长、老师和部分学生代表,围绕“按分数排名的利与弊”开展了家长、学生、老师三方参与的大讨论。杨同学的家长率先发言。她说:“成绩是孩子的个人隐私,若孩子不同意,就不能公开。”艾老师则认为:“按成绩排名,会增加孩子学习压力,尤其是对于成绩较差的孩子,排名后更容易使他们丧失信心,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一位学生代表说:“成绩排名,容易使老师带上‘有色眼镜’,老师会更多地去关注优秀学生。”活动中,家长、老师们踊跃发言,尤其是部分学生代表发言,更是把这次讨论推向高潮。
这个例子正是家委会在班主任组织下发挥教育学生功能的重要的内容。因此,班主任倘若在发挥家委会功能上做足功夫,就可以让家长、班级和学生共同建设班级,带好一个班。
家委会构建与运作有哪些注意的事项哪?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倘若科学发挥家委会的功能,班主任除了对家委会进行科学的指导之外,还要注意处理好家委会与家长的关系。一般来说,处理好家委会与全体家长的关系是班主任要格外注意的问题。虽然家委会成员来自家长的各个层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他们毕竟是家长的一小部分。有时他们的意见和大多数家长并不一致,如果处理不好,班主任和班集体会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家委会的辅助功能就会丧失。只有和谐的关系,才能使家委会各项活动得以顺利实施和开展,才使班级得到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