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些营销心理学方面的书,颇为感兴趣的是威廉•庞德斯通《无价》,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社会实验,其中一个实验让人印象深刻。
实验者做了一次实验让中国大学生在以下两个选项中进行选择:( a) 回忆并写下生活里一件失败的事,并吃一大块( 15 克)德芙巧克力。b) 回忆并写下自己生活里一件成功的事,并吃一小块 (5 克)德芙巧克力 。学生们必须在写的时候吃,不能把巧克力省下来带回家。你可能猜到了,大部分学生 (65% )选择了更大的巧克力 。精神上的戒律似乎是这样对巧克力,能选更多的时候,绝不选更少。
实验者并未让所有参与者都有所选择。对另一组受试者,他们只是简单地说,写一件生活里失败的事情,同时吃 15 克巧克力。随后,他们要给这次经历(边吃巧克力边写作)打分,量表总计 9 分,从极端不快乐到极端快乐。还有一个小组按要求完成选项( b ),也在同一套 9 分量表上打分。分配到选项 (b) 的人压倒性地比分配到( a) 的更快乐。完成( b) 的人得件愉快的任务,得以边做边吃巧克力。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吃的巧克力比别人的要小。一旦知道了内情(也就是晓得有更多巧克力能吃) ,事情就糟糕了:人们没办法让自己接受小一点的巧克力。
这个实验视为“生活的一种缩影”。在现实当中,金钱是苦乐参半的巧克力。我们穷尽一生来寻找最低的价格,最高的薪水,最多的金钱一一用这些数字来确认自己的幸福。我们可以为了追求更多的金钱幸福值,尝到更多的甜头,宁愿放弃属于自己的时间,克制和隐忍、甚至毫不犹豫的“能选更多的时候,决不能更少”。而在和同龄人或同级别比较时,一旦发现其工资较自己高时,定是暴跳如雷,指责HR,追回属于相同的“巧克力”,要知道,知道这件事情之前,他还是挺只租的。这也许是公司HRD强烈要求不能谈论薪资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而对于这种现象,套用我们熟悉而又浅显的一个观点,金钱买不到幸福,你不能给人际关系标上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