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昨天买的书,你今天就看完了”
“你在干什么”
“我在写点读书感悟”
“............"
记得看过一部科幻电影《超体》,有个画面让我记忆深刻,拥有超能力的女主不断的翻页,书本上的知识通过眼睛不断地记录在女主的大脑中,一本接着一本,帅呆了。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那么一些人,虽然没有电影的女主那么神,但是也能做到一天一本书的工程,他们不是为读书而刷书,而是真的为获取知识去读书。获取一本书的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写读书笔记。
拥有梦想的你,在每天的书籍中得到感悟,想写点东西,但又没有方向,那么这篇读书笔记,或许可以让你受到一点启发。
”原始的知识“
每天我们都在接受信息,有些是我们身边很熟悉的信息,比如水自然而然的会从高往低流,每天都会经历白天与黑夜,这些熟悉的信息经过我们的大脑,总觉得理所当然,但是你有想过水从高往低流背后的原始知识吗?白天与黑夜的原始知识吗?当然,你可能知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我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在得到新知识的时候,要在大脑中自然的产生原始知识,不要被表象给蒙蔽。
其次,关乎体验,如果你看到一个与你认知冲突的知识,产生感受的过程也是个知识,这个知识也俗称为经验或者叫体会,对于联系自我认知与新知识有很大帮助,产生冲突,那么你就需要去考究这个新知识是否正确,选择推翻或者吸纳,重点在于解决这个新知识的过程,不是它最终的结果。
至于如何去进行原始知识的塑造,需要先破后立,学会去看听接受不同的看法,从不同角度解读新知识,如果新知识的解决有所困难,可以选择进行拆解,把大问题拆成小问题,进而个个击破。
手机推送软文,微博文章,空间消息,谈论话题等等属于固定知识,这种知识主要是碎片化时间获得的,固定知识能让你获取大量不同主题的知识,让你了解更多,缺点不成体系,等你需要这种知识的时候,你不一定能用到。
与固定知识相对应的知识是流动知识,比如教科书类型,能让你获得成体系的知识结构,在你需要解释某个问题时,能让你想到,缺点大家都懂,就是太长,太枯燥。
PS: 关于如何选书,读书在我的读书笔记《”读书“二字,谈何容易》有谈到过方法。
书,自然是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主要的一个问题),当你读过之后,你就会得到书中对此问题的论点,以及用来支撑此论点的论据。读的过程中你也有自己的思考,当你对此书问题的论点不赞同时,你可以写下自己的论点,方便读完后写读书笔记。
在梳理读完书的逻辑时,可以尝试用 金字塔原理 去构建,具体的原理我就不阐述了,说一下主要思想:自上而下论述,自下而上思考;结论先行,论据在后;一个中心思想,不超过7个以上的论点;先总体,后局部;先重要,后次之;思考全面,方案全面;善用演绎归纳;总结提炼;论述讲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好不好的逻辑。
读书笔记有两种,一种是为了给自己看看,方便回忆。一种是为了分享。如果你属于前者,下面的内容是对你无用的,如果属于后者,可以来听听我接下来说的套路。文章包括标题,开头,正文,结尾这几个部分。
标题
首先是标题,根据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两种,侧重传播和侧重用户。
侧重传播,那么就需要标题长一点,透露的细节多一点,我觉得对我来说不适用(我只想写下来,让愿意看得人看),侧重用户就是我这一种,自我选择用户,愿意看就点开。侧重用户我从4个方面去解释:
1.从用户需求出发,比如标题A 醋酸能溶解碳酸钙 和标题B 厨房中的某种东西能用来祛除锅底垢污 ,这两个标题谁对你吸引大,肯定是后者,因为B是我们熟悉的领域,是我们需要的。
2.从用户心里唤起出发,比如如何解决欠钱不还的舍友 ,当用户自身心里有这么个别人欠他钱的问题,当看到这标题时,会自然而然的点开,去阅读。
3.标题结构出发,两种组合
(1)熟悉的概念以不可预期的方式出现在熟悉的领域;如霸道屌丝这样的标题
(2)陌生的概念出现在熟悉的领域:如唐朝李白回到现代
4.标题内容,有下面5种方法
1)标题看完就是个故事;如从出生到死亡;
2)借鉴名人;如马云爸爸的几点建议
3)夸张;如她竟然被闪电击中,还活着
4)提问式标题;如为什么我还活着;
5)数字法;如高效人士的3个方法。
开头
在写开头的时候,不要过长,也不要复杂,最好从读者最熟悉的场景入手,逐渐引出自己的问题,对写的问题要先给一个大家普遍知道或觉得很正常的答案,接着你对这个答案进行否定,引起读者的好奇,然后抛出自己的论点,按照金字塔原理进行论述展开。
结尾
主要从3方面来说明结尾套路:
1)总结,在结尾的时候要进行简要总结,别人在看了一大篇文章后,会忘记前面的要点,如果你能在结尾,给出一个要点总结,读者会感谢你;
2)启发感,就是帮读者归纳现象,从表面解剖内部,给人思维上的改变;
3)认同感,比如适当写点鼓励的话,或写写别人心中普遍的愿望。
到此,我一本正经说的都说,不知道你记下来了没,没记下来?那我们简要回顾一下:
首先要知道原始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问自己这个知识是不是学过,然后就是区别一下固定知识与流动知识的区别,固定知识是碎片化得来的,知识的获得不系统,流动知识是成体系的,接着就说到了金子塔原理,它主要用来进行逻辑梳理,值得大家去读一读。了解了一个概念,区别了两个知识,推荐了一个原理,让大家获得了准备知识,接着就谈到了最重要的笔记套路环节,主要从标题,开头,结尾这几方面论述的,关于正文,大家看金字塔原理就可以了。
以上,感谢各位花时间读完我的这篇读书笔记。
我觉得一个人,要做一件事,只要选对方法,坚持每一天,一直下去,你自己都会吓到自己。每一次只做一件事,碎片化时间内埋下对问题的种子,去思考,会得到另想不到的效果。
比起做了而后悔,我最怕的是什么事都没做而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