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了《摆渡人》,发现在朋友圈寥寥几个字无法完全表达内心的感受,于是决定写出一篇文来,也希望它能给此刻正在读文的你带来一点点启发。
这本书,我读出了四点。
1宽容
刚开始读这本书时,其实我是读不下去的。因为我不喜欢女主角迪伦,她冒冒失失的,书中满是冲突的情节,她与妈妈、与同学的关系都十分紧张。
但后来看进去了,发现她因为爱情,变得勇敢、无畏起来,就慢慢喜欢上她了。而她的爱情——她的摆渡人之所以会爱上她,是因为她的善良——她和其他的灵魂不一样,不是自顾自地哀叹自己的命运,她会为他着想。所以给我的启发是只要一个人本性是善良的,哪怕性格不那么美好,ta只是需要成长,依旧是可以相处的。
2维护好生命的宽度
在迪伦到达天堂,那个称为home的地方的时候,她竟然没有很想找的已经去世的人,如她的奶奶和婶婶;也没有她愿意在天堂等待死后和她相逢的人,如她的妈妈、爸爸。
在我看来,这是非常可悲的。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到了天堂,我第一个要找的人一定是我爷爷,那个在我3岁就去世,可我始终记得的爷爷,去哪里都带着我,实在不能带我去的时候就会给我带礼物回来的爷爷,对我无比疼爱的爷爷。我也要拥有值得我在天堂等待的人,如我的亲人、朋友。等待他们,让我感觉到未来是有盼头的,未来是有意义的,他们是值得我等待的。
对迪伦来说,只有和她的摆渡人崔斯坦在一起,她的生活才有意义。抱歉,我不是一个爱情至上的人。我更认同古典老师关于人生四维——高度、深度、宽度和温度要均衡的观点。我希望我的人生是有宽度的:和父母亲密无间,有几个知己好朋友,有一个恩爱的老公,还有几个孩子。
3爱情让人成长
爱情,让崔斯坦成为一个人,让迪伦成为一个勇敢的人。
本来崔斯坦只是一个摆渡人,他的生命职责就是不停地给死去的灵魂摆渡。化为会让灵魂最信任的样子,带领他们穿过满是恶魔的荒原,护送他们到达天堂。可是自从遇见了迪伦,他的样子就不再变了,伤口也不会自动愈合了——他成了一个人。
因为只有和他在一起,生活才有意义,迪伦变得勇敢,她决定返回荒原,去找崔斯坦。尽管荒原充满了险恶,她的灵魂随时有可能会灰飞烟灭。
尽管他觉得自己的生活简直就是一座监狱——永无止境地轮回,摆渡一个又一个的灵魂。但本来他以为这就是他的宿命。可是,因为他爱她,想和她在一起,所以他答应艾迪决定“试一下”!既然天堂和荒原都不是他们能生活在一起的地方,而回到艾迪的世界——人间,也许是一条出路,尽管希望非常渺茫。如果说之前崔斯坦是艾迪的摆渡人,那么返回后,艾迪是崔斯坦的摆渡人。
好开心,最后是happy ending!当他们在人间重逢时,艾迪说:“原来你在这里!”崔斯坦说:“我在这里!”这实在是太动人的对话了!
4我们的世界是我们的心理印射
根据书中的观点,每个灵魂他们渡过的荒原都是不一样的,荒原的情景是他们的心理印射。
在现实世界里,其实依旧如此。我想到李笑来老师的一篇文章《其实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里写过一个例子。
同样是出国打工,在一个叫金光的人眼里,成了“周游世界的传奇经历”,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好人和贵人。有一次他想往家里打电话,可是没有硬币。正着急的时候,一对路过的情侣发现了,语言不通,通过比划,对方终于懂了他的意思,让他等一会儿,回来的时候给了他两把硬币。金光的船在停靠港口休息的一周里,每天往家里打电话,到最后都没用完那些硬币。
而还有一个人,和金光几乎是相同的航线,时间也是一前一后,可在他的表述中,这个世界全是坏人。所以李笑来老师认为“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你如何对待它,它就如何对待你,什么样的人,就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
我自己也有过一次亲身体验。我有一个同学,尽管我知道她人非常好,对我也非常好,她曾经在我调剂研究生的时候帮了我很大的忙。可以这么说,我当时可以调剂到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系,80%是因为有她的帮忙。可我最后却“忘恩负义”跟她绝交了。
为什么呢?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我的这个朋友负能量太多了。当时我们都在大连读研,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会周末的时候约在一起吃饭、聊天、逛街。可是每一次见面都会闹得不开心。她总是会跟我抱怨身边的人和事,在ta的观点里,好像每个人都是不值得信赖的,都是别有用心的。即使别人对她好,也是因为想利用她。我跟她讨论,说别人也许不是这么想的。可是我发现,根本没用。她会继续找理由证明她是对的。因为我是工作后考的研,所以当她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还没毕业。她回她的家乡工作了,让我帮她去她学校把她档案办一下。而对我来说,那次办事竟有一种报恩的机会,我用了一天的时间,各种跑,最后终于办好了。至此,我觉得我不再亏欠她了。后来,她给我打电话,我就用不接来拖延。再后来,我们就再也没有联系了。
也许现在的我,可能会跟她分享一下“自证预言”的概念和“返老还童”实验,也许能启发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