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下文如无特殊说明,“沃伦”或者“巴菲特”均指沃伦·巴菲特)
沃伦·巴菲特的一生都在追逐财富。
如果把沃伦比做一个雪球,那么他的一生都在雪道上翻滚,尽可能地积蓄天上掉落的雪花和地上堆积的积雪......
战胜伤痛的人往往比温室的花朵更能开出绚丽的花朵。
沃伦出生于1930.8.30,在家中排行老二。出生前一年,正值股灾,父亲霍华德失业。霍华德“逆势而为”,在股市低迷之际开设一家投资公司,帮客户投资保守的债券业务,生意渐渐做大,霍华德家的收入和财富开始好转。然而霍华德家以缺乏温情出名。母亲利拉(家族有精神病史)更是从小打骂沃伦,使其幼小的心灵遭受创伤,这创伤伴随了沃伦一生。沃伦从小没有安全感,不敢与母亲独处。即便成年后,仍一度缺乏自信,觉得自己除了挣钱能力以外、一无是处。他对金钱有着狗护食一般的天性。他最终成为股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相当一部分归因于烙印在他内心深处的创伤和从小缺失的爱(让沃伦把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和赚钱有关的事上)。
释放天性,“演”出你憧憬的人生。
1936年,沃伦6岁,开始在罗斯希尔学校读一年级的时候,他立刻就喜欢上了学校。学校为沃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很快交到了两个朋友。沃伦喜欢和朋友一起坐在朋友家门口记录来往车辆的车牌号。他喜欢收集、计算和记忆有关的所有事情。他会计算字母在报纸和《圣经》里出现的频率。沃伦喜欢扮演包括警察在内的各种角色。他一生都在“演”一个追逐金钱的人,梦想35岁前成为百万富翁,结果他30岁就实现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活到老学到老。
1938年,沃伦8岁,是一个好强和早熟的孩子,智力发展不错但体育方面欠佳。他喜欢看书,大把的时间用来阅读图书馆借来的书。他发现了一本特别的书,是一个做过销售的人“戴尔·卡内基”写的《人性的弱点》。沃伦明白自己需要赢得朋友,而且他也想影响他人。他打开书,第一页就勾住他了。卷首语是:“如果你想要得到并增加你的财富,那就不要去捅马蜂窝。”挑剔、批评和非难无济于事,卡内基说。卡内基一共提出了30条原则:
不要批评、谴责或是抱怨。
每个人都想受到关注和被人欣赏,没人想被批评。
英语中最甜美的声音就是说出一个人的名字的声音。
说服人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争论。
发问,而不是发号施令。
让他人获得符合预期的赞扬。
间接让他人注意到他们的错误,为他人保留脸面。
......
沃伦的心被触动了,他想他找到了真理。这是一套系统方法。从此沃伦学会并逐渐精通与人相处的诀窍、受益终身。
在图书馆,沃伦还发现了一本名为《赚1000美元的1000招》的书,换句话说,能赚100万美元!其中“复利”的想法更是深深触动了沃伦。“不过,”这本书警告说,“没有行动,就不可能成功。”沃伦受到书的启发,通过弹子机赚了不少钱。沃伦通过“复利”不断积累自己的财富,2008年荣膺世界首富。“复利”不仅能够让我们的财富增值、还能让我们的名声增值。
沃伦一生都在学习,扩充自己的“能力圈”。随着年纪增大,沃伦投资的领域反而在渐渐增多。早期一直不投资科技股的他于2018年开始大量买入苹果公司股票。年近九旬的他依然能思维敏捷地在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做报告并持续数小时回答提问。
如果让我说世上最重要的事是什么,那么我会说学习、学习、学习。
学什么呢?当然是《黄欢辣课》自品牌相关知识。你的名字=你的资产。想想沃伦·巴菲特吧。
人生信条。
1940年,沃伦10岁。霍华德在每个孩子10岁的时候都会带他们去东海岸旅行一次,这是孩子们一生中的重大事件。沃伦提出三个心愿:去看看科特邮票和钱币公司;去看看莱昂纳尔火车模型公司;去看看纽约证券交易所。在纽交所,沃伦见到了西德尼·温伯格,华尔街最有威望的人。在拜访的最后,西德尼做了一件事,给沃伦留下了终身难以磨灭的印象。之后沃伦在纽交所餐厅领悟到了他的人生信条:钱可以让我独立。然后我就可以用我的一生去做我想做的事情。而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为自己工作,我不想让别人主导我。每天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之后,沃伦在祖父的杂货店工作了一阵子,他觉得自己像一个奴隶。这更加让他确信了自己一生绝不会如此。
1945年,沃伦攒了2000美元。他花了1200美元买了一块40英亩的农场。一位农户租下了农场,利润共享——这正是沃伦喜欢的一种安排,由其他人来做那些会让人大汗淋漓的无聊工作。
创造伯克希尔神话的沃伦从这里起步。
第一次失败的投资及教训。
1942年,沃伦12岁,攒了120美元。他为自己和多丽丝买了城市服务公司3股优先股,一共花了114.75美元。沃伦并不了解这只股票,只知道那是父亲最喜欢的一只股票,很多年来他都在向客户推荐。那年6月,市场走势低迷,沃伦购买的股票从每股38.25跌到27美元。在上学路上,多丽丝每天都“提醒”他。沃伦觉得压力可怕。因此当股票回升到40美元的时候,他卖出了,为他和多丽丝赚了5美元。不过,城市服务公司的股价很快就涨到202美元。沃伦得到了三个教训,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不想对任何人的资金负责,除非非常确信自己会成功。你看,即便是股神,在小时候,也会在投资领域犯错。重要的不是不犯错、而是能从中学到什么,在挫折和失败中成长。
与自己竞赛,超越自我。
1943年,随着父亲霍华德于1942年底成功竞选议员,沃伦举家搬迁到华盛顿。沃伦到艾丽丝·迪尔初级中学上学。他为自己找到了《华盛顿邮报》和《时代先驱报》的送报工作。沃伦说服负责路线分派的经理把一个高档区划分给他。他每天4点半起床,搭乘第一班公交去送报。沃伦找到了最有效的送报路线,把原本无聊的重复工作变成了与自己的竞赛。他还向客户推销台历、发展出副业。他让客户翻出旧杂志,通过经销商查询到客户杂志到期日期,并在杂志到期后上门向客户推销。这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思维模式。
巴菲特VS本杰明·格雷厄姆
1950年,沃伦申请哈佛大学遭拒。他无意间发现投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的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授课。尽管申请时间已经晚了,沃伦还是写了一封对投资饱含热情与敬畏的信给哥伦比亚大学。他的诚挚深深感染了商学院副院长、金融系系主任戴维·多德。沃伦被哥伦比亚大学免试录取。在格雷厄姆的课堂上,沃伦学到了三大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安全边际。他是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是班上唯一一个获得A+的学生。毕业前,他向格雷厄姆提出去他的公司无薪工作,遭到拒绝。但沃伦没有气馁,回到奥马哈后,一边在父亲公司工作,一边和格雷厄姆保持联系。1954年得偿所愿,被格雷厄姆聘用。1956年,因出色表现,格雷厄姆邀请沃伦做普通合伙人。他拒绝了。他和亲友分别组建了若干个合伙公司。1962年,沃伦将10个合伙公司放进一个实体——巴菲特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净资产720万美元。仅仅6年时间,规模就超过了格雷厄姆的公司。
沐浴在爱里的巨婴
1952年沃伦和苏珊结婚。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成功的女人。婚后,苏珊认识到沃伦母亲对他造成的痛苦,用毫无保留的爱给了他新生。1953、1954、1958年,苏珊为沃伦先后生了三个孩子苏茜、豪伊、彼得。在生活中,沃伦几乎就是一个长不大的巨婴。苏珊负责家务、照料孩子、把家打理的井井有条。沃伦的事业也越做越大。苏珊希望沃伦不要只想着赚钱,希望他也能多享受家庭生活。作为回应,沃伦曾于1956、1970年两度计划退休。但苏珊最终发现,沃伦的退休只是另一段事业的开始,他永远不会停止工作。1977年,因凯瑟琳·格雷厄姆同沃伦的“亲密”关系,压断了苏珊和沃伦最后一根稻草,两人分居。即便分居,两人仍然每天通电话,在苏珊心里,沃伦始终是第一位的。苏珊还把阿斯特丽德介绍给沃伦,让她负责沃伦的饮食起居。沃伦在和苏珊分居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只要苏珊能回到他身边,他愿意为她做任何事情。沃伦渐渐地改变了自己,他开始学着从更多方面关注家庭和孩子。2004年苏珊去世,沃伦的世界空了。如果说沃伦最大的弱点,那就是他无法面对亲人的离去。沃伦甚至从未真正面对父亲的去世。
沃伦的“战友”
a.查理·芒格(伯克希尔哈撒韦副董事长)
1959年,通过朋友介绍,沃伦认识了查理·芒格。两人一见如故,关系迅速升温。此后六十几年一直维持着深厚的友谊。查理对沃伦思想的影响远远超过对他金融方面的影响。他让沃伦摆脱格雷厄姆的悲观主义,为沃伦打开了全新的投资视角。查理可以说是沃伦的精神伴侣。
b.凯瑟琳·格雷厄姆(《华盛顿邮报》发行商)
1971年,沃伦和凯瑟琳曾有过一面之缘。1973年沃伦投资《华盛顿邮报》,他向凯瑟琳保证:他无意夺取《华盛顿邮报》的控制权。此后,沃伦教凯瑟琳商业知识,凯瑟琳则为沃伦提升了社交圈层。两人一直都是非常亲密的朋友。
c.B夫人(内布拉斯家具城创建者)
1983年,沃伦用5500万美元收购了B夫人经营的内布拉斯家具城90%的股份。沃伦一直向外界推崇视事业为生命的B夫人。
d.比尔·盖茨(微软创始人之一)
1991年,沃伦结识了比尔,与他成了忘年交。2006年,沃伦宣布在未来几年中逐步向其他基金会捐赠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的85%——当时共计370亿美元。其中5/6将捐给全球最大的基金会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圈层决定人脉、人脉决定人生。
布道者
沃伦非常享受被人尊敬和爱戴。他不停地在各大学校园演讲,不断告诫和鼓励大学生们:为自己最崇拜的人工作;为自己工作;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复利;逆向思维。沃伦也很注重个人品行和企业正直,要求公司保护股东利益,发表过一篇《股票期权和尝试》的文章。
沃伦以其睿智、包容和影响力感染了全球不计其数的人。
简单平凡
沃伦的生活极其简单,在家总是穿一件普通发旧的衬衣或者毛衣。他一直开同一辆车、住同一所房子。当被问及为什么对赚钱如此用心时,沃伦说:每一笔财富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桩罪恶,但伯克希尔绝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