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在家的日子
2013年度有一句网络经典语录,可能很多人都还有影响,“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细算起来,在外漂泊的日子有近20年的时间了,说漂泊可能夸张了一点,但是在近20年的时间里,在家的时间也是聚少离多。
上高中的时候,我开始了自己独立的生活,会宁的高中学校管理的很严格,学业负担也很重,虽有周末,但很少回家,基本上是两个月时间才回一次家。上了大学,去了省城兰州,回家的机会更少了,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时间,那时的交通并不是很方便,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路费,所以只有暑假寒假的时候回家。工作后,我去了陇南宕昌,有幸成为一名特岗教师,感觉和上学的时候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可喜的是仍然有两个假期,暑假寒假就可以回家了。可是因为成家了,媳妇的家和自己的家要一样对待,一个假期回两个“家”,时间也不是很宽裕。后来,自己有了车,节假日也可以回家了,但毕竟路途遥远,路况又差,回家的次数有限,在家的日子少之又少。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是苏轼的一首词《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里最后一句,虽说“此心安处是吾乡”,但我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大,每每都有落叶归根的思想,也许是因为我学的是历史政治专业,又比较喜欢国学文化,看的关于传统文化的书多了,受到国人古文化的影响更大一些。上大学的那个时候总觉得离开家越远越好,走的越远越有出息。自从工作后,这种感觉完全变了,总感觉离家越近越好。所以,每次都很珍惜回家的日子。
因为假期刚结束的时候根据团县委安排,我去武都学习了七天时间, 23日(2018年7月),我便早早的开车回家,回到家的时候快到下午两点了,父亲在家门口等候,炙热的太阳下站着等我,我不知道等了多长时间,那一瞬间,我对家有了更深的体悟。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速度著称的社会,更是一个注重信息的社会,而恰恰缺少的是“温度”。早上有可能你身处中国的某座城市,亦或是在国外,晚上完全可能到达农村的老家。微信的视频功能更是让远在天涯海角的你能时刻出现在父母手机的屏幕里,但这一切并没有预想中的“温度”,回到生了你,长大了你的老家,陪伴依然坚守那个家的父母,这是任何东西都抵消不了的。这是传承,这是责任。
不管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为事业而无“人生自由”的干部,不管是身在何处?不管是身居何位?有时间就回一趟家吧,珍惜每一个月明星稀,晚风轻浮的农村夜晚,珍惜每一次与父母的相见,珍惜在家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