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过程中,学会觉察、感知、体会对方的感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尤其是针对自己的孩子,真的是那么难。
他生气,他不说话,或是他自己犯错的原因都归结到父母身上,这都会使家长不知所措,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及语言加以应对,不免就会出现要么谈话进行不下去,要么谈话谈崩,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真的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吗?还是在此期间夹杂了许多平时遗留下来的问题?我认为可能都会有吧。一家有一家的情况,一个孩子有一个孩子的特点,在谈话过程中,只要大方向不偏离主题,结果基本上达到了目的,我想就足够了吧,哪有那么完美的过程,哪有十全十美的结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