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理解的国内大循环就是片面的以为是自产自销,自己解决自己国家内的问题,如果遇到外需不足时。就出口转内销,在国际产业链上脱钩。但是通过学习,了解到是自己没有把国内大循环的基本概念梳理清楚,形成了思想上的误解。
任何一种经济循环,特别是一个大国的经济的循环,都是由国内大循环和国外大循环组成的。不同国家由于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和发展目标不同来衡量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还是以国际大循环为主。国内大循环,在本质上是开放的,是与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的,主要解决的是内生动力的问题,以及发展的主要矛盾所呈现出来的新问题和新规律。简单概括经济学家们的观点:国内大循环是国家整体性的战略,是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国内分工体系作为载体,以国内生产消费分配流通等环节的畅通、新动能的不断提升为内生运行动力,以国际大循环为补充和支持的一个经济循环体系。
要实现国内大循环需要解决哪些问题?首先,需要在思想上达成共识,要非常清楚这个战略的实施逻辑路径,明白哪些是要先做哪些要后做,了解长期短期的举措,要在战略、理论和实践方面形成统一,还要兼顾前期的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次,需要针对问题有举措。我们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来实事求是的面对,不同的节点会有不同的风险问题,甚至系统性问题,有针对性的举措。要保证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基本盘的稳定。再次,发展核心技术。虽然目前来看,中美不可能完全脱钩,但是局部脱钩的概率是必然存在的,我们要应对美国的孤立主义、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就必须打好我们的核心技术攻坚战。因为这是形成国内大循环主体的一个关键。我们必须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把核心技术攻坚战和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问题很好解决,再用科技创新推动新动能,这是关键中的关键。最后,需要解决好两者相互促进的问题。因为双循环虽然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而国内的大循环存在很多基础性的问题,例如区域和区域的问题、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等,都是需要深化改革的。包括国内大循环在实践中,可预见的问题,都需要提前做好应对方案,形成改革红利。我们提倡内循环为主体,主要目的是提升内部创新力和配置力,使得中国经济参与国际合作有新的竞争优势。这反过来就要求我们有更高水平的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而且不能再安全问题上出问题。
所以,要实现国内大循环,就要根据世界经济的变化、扩大格局,提升内生动力,积极打造参与国际经济的新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