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华港镇,位置于姜堰市西北隅。不必说卤汀河如同卧龙,衣襟长江,不必说水道纵横如演八卦。也不必说接天莲叶无穷碧,也不必说万亩黄花遍地香。。。。。。。仅从祖辈口口相传的故事,足令人神往。
华港镇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在古代还是兵家力争之地,仅从现今保留的地名足见一二,如羊鼓、塔岳、野营、里华等等。。。。。。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是岳飞《满江红,写怀》中的词句,而此地正与这位民族英雄有不解之缘。《宋史稿,岳飞传》介绍“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岳飞熟读兵书,深谙兵法。通晓易经,善用奇计。此人不仅爱兵如子,视百姓如父母,秋毫不犯。“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泰州泰山之巅的岳王庙,常年香火鼎盛,可见其深受百姓爱戴。为人忠烈,好贤礼士。“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岳飞于建炎四年(1130)在三墩《今高邮甘垛镇》为抵御南犯金兵,三战三捷而名声远扬。“飞屯三墩为楚援,寻抵承邮州(今高邮),三战三捷”。“杀金将高太保,俘酋长七十余人”。岳飞虽三次大败金兵,但终究因孤军未能解楚州之危。楚州失守后,岳飞奉诏回守通泰,分兵布防于南通、泰州、江都、扬州沿江一线,展开了抵御金兵的新战斗。“宋建炎四年(1130)七月飞任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
金兀术在扬州接到挞懒进军泰州途中受挫的报告,勃然大怒,暴跳如雷,他要与岳飞决一死战,组织了三万兵马,分水陆二路,从扬州气势汹汹进犯泰州。岳飞从三墩撤军,在泰州西北三十里方圆(在今江都、高邮、兴化、姜堰境)内挖出纵横交错的隔岸,布置“水八卦阵”。今葛舍、桑湾、上溪、下溪等地《华港镇境内行政村名》,纵横交错,阡陌交通的水道,据说是当年遗留至今古代战场。金军误入水荡地区,只能驶船前行。北方兵士熟悉陆路,不通舟楫。岳军边战边退,引金兵入“水八卦阵”。等金兵诱敌深入,岳军利用汊港水深,轻舟突袭,弓箭手,火器手一齐上阵,杀得金船有进无出,死伤遍地。河道纵横,看似相通却设有隔岸。完颜昌急命登岸冲击,岳军射击火箭,金兵船只大多都被火箭命中,浓烟直滚,火舌乱蹿。金兵水死火烧,不计其数。完颜昌退到里华(华港镇行政村),忽又突起鼓声,金兵乱成一团,马陷泥田,互相践踏。
岳飞所设“羊打鼓”奇计,安全大撤退。岳飞命士征集若干壮羊,用绳索倒悬在树丫上,每只羊的前蹄下放置一面鼓,在金兵败退时,战士迅即解开羊的前蹄绳索,群羊挣扎解脱,羊蹄乱蹬,打击鼓面,咚咚作响,如千军万马,声震九天。吓得金兵屁滚尿流,抢道逃命。等金兀术听见鼓声渐弱,回神返攻原地时,只见群羊倒悬树上,岳军早无踪影,其实岳军早已退守柴墟了《高港区口岸镇》。《宋史》“诏飞还守通、泰,有旨可守即守,如不可,但于沙洲保护百姓,伺机掩击。飞以泰无险可恃,退保柴墟,战于南霸桥,金大败。渡百姓于沙上,飞以精骑二百殿,金兵不敢近。”人们后来便将此地称为“羊打鼓”,诱敌的营盘称为“野营”,至今羊鼓,野营还是行政村名。隔岸一带称为“水八卦”,据说现在的垛田就是源于这“水八卦”,《水浒传》所说的水军阵法也是由此而来。
这位传奇的名将,未死于战场却殁于“莫须有”之名。“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岳飞得罪秦桧之后,深受谗言猜忌,一天十二道金牌令其搬师回朝。“桧知飞志锐不可回, 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秦桧与金兀术媾和,唆使手下污蔑岳飞谋反。“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又谕张俊令诱王贵、王俊诬告张宪谋还飞兵”。
最后这位精忠报国,心昭日月的将军父子,屈死风波亭。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飞坐系两月,无可证者。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
岳飞死后,金军庆贺。“时金人所畏服者惟飞,至以父呼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百姓闻之痛哭流涕,日夜思念。纷纷砌塔建庙,纪念将军父子。岳飞赴泰抗金已过880年,至今华港镇还保留东塔岳,西塔岳的村名《华港镇行政村名》。
岳飞在泰时间虽短,但他抗金的丰功伟绩不可磨灭,他的形象气壮山河,他的忠义昭比日月,他爱国爱民,军纪严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继承,发扬光大。
2017年八月二十小雅随笔写于姜堰白水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