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语】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有弟子两千,被人们尊称“圣人”。有一次,他到太庙祭祖。踏进庙门,顿觉处处新奇,不禁逢人就求教问题。这时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这问那呢?”孔子笑答:“我不知道的就向大家求教学习,难道不好吗!”并说:“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 不耻”:不以为耻;“下问”:向比自己身份低的请教。现在我们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不耻下问。
【反问】
【反问的概念】反问是修辞格的一种。即用否定的句式,通过反问来表示肯定,或者用肯定的句式,通 过反问来表示否定。只问不答,答案蕴含暗问之中。譬如“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么?
【反问的作用】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反问的特点】反问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吸引读者的深思。反问和设问不同:虽然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是明显的区别在于,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则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有答,答在问外;反问寓答于问,有问无答。
【反问的应用】俗话说:“疾风知劲草。”固然,严峻的考验,可以考验一个真正坚强的人。难道说,顺风顺水的环境,就无法检验一个人的品行吗?
这段文字表述的观点是:
A. 顺境很难考验一个人意志。
B. 关键时刻才能识别谁是真正的强者。
C. 日常工作照样能够考验一个人的意志。
答案当然是C。因为本题属于态度观点题,根据文中结论句“顺风顺水的环境里,难道就无法试炼出一个人的意志品格吗?”就可以判断这段文字表达的态度观点。
【夏雪诗语】浪淘沙•静夜思
弯月映丝帘,
静思绵绵。
秋来秋去思华年。
不堪回首来时路,
蚊力负山。
华发掩朱颜,
子规雨烟。
饮胆尝血只为甜。
寄语天下秋风客,
交窗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