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在哪里过年?这是一个永远都不会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最近单位的同事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这个问题,有的十几年习惯性的在婆家过年,一个年过下来,身心疲惫,满是抱怨,我问他,难道就没有想过其他的选择吗?回答是:这是老理儿,我老公绝对不会答应的,这是孝顺的标准。我问:那他开心吗?他咋不开心,一大家子在一起,吃、喝、玩,麻将连轴打,当然开心。你呢?不开心,累!烦!伺候一大家吃喝,晚上还没有一个安乐的地方睡觉,屋子里满哪儿都是人,就是盼着快点过完年,还不如上班轻松。
这是非常典型的家庭关系,原生家庭比小家重要。这其实是还没有实现和父母和原生家庭的健康分离。而当事人除了抱怨,没有任何的力量为自己做出选择,只能被所谓的传统和规矩甚至是道德所绑架。
还有的同事,春节都是各自回家过年,这也算是一个办法,这种情况在只有两个的世界时还比较好平衡,但等有了孩子后,孩子跟谁回家看望父母就成为了争执的焦点。爷爷奶奶盼望着儿子和孙子孙女,如果只有儿子回来,一个年里听到最多的就是老人的叹气声,这个年也过不好,如果孩子回爷爷奶奶家了,姥姥姥爷也想,再看着女儿一人回家过年,知道女儿用心的是回来陪二老,不知道的,怎么想都是孩子们感情是不是出来问题,依然过不好这个年。
再有的就是女方强势(权力争斗的胜利一方),无论怎样都得回娘家过年,女婿回家有种陪衬的感觉。依然是不开心。
我的一位老朋友,有近十年的时间,每年的春节都会带着老婆到温暖的地方过年,有时去国外、有时是国内,总之,一定要离开每天生活的场域,去寻找一种新的能量场,他们会选择一个喜欢的地方住下来,哪怕只有短短的一周,也会深度的了解当地的生活、环境,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很是潇洒!而他的父母却从未抱怨过他们没有陪伴过年。其实他早早的就和父母商量好了,平时多尽孝,春节就是属于他的小家庭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也很和谐。
为啥要过年?年是啥?我理解的是,一年的更替、一年的休生养息,当然传统的阖家欢乐、祝福与希望,特别是在外的游子,一年的奔波劳碌需要回家得到滋养、将一年的收获喜悦分享给父老乡亲,无论是何种情怀,都无可厚非!只是,我们的初衷是什么?如果忘记了这个目标纠缠在问题里,就会越陷越深。
回想自己结婚后的每一个春节,什么样的情况都有,亦或是在公婆家过,也会是在娘家过,有几年还就是在我自己的小家把公婆、爸妈请到一起过,无论什么时候唯一没有变的是我和老公都会在一起过年,没有刻意和必须,没有什么规矩和要求,就是以我们两人为轴心,当年的条件能满足、能做到怎么样安排过年那就怎样安排。结婚二十七年大概有五年是大家庭一起吃年夜饭,然后各自回家守岁,我父母回老家后,大部分的春节都是我们回家陪我爸妈过,平时一整年的时间公婆家都是常常要去陪伴的,小年或元宵节也会陪他们,当然也有我们夫妻独自过年的时候,也有我们一家三口一起过年。今年依然是这样,回四川老家陪爸妈过年,小年陪公婆,等元宵佳节再陪公婆。
还是那句话: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前提是夫妻间有商有量的,彼此尊重、理解和体谅(双赢思维仍然适用于此)。其次是在能够陪伴、看望父母的时间里都高质量的陪伴,哪怕就是打电话,也能让父母感受你的温暖和看见,如果做到了,是否非要春节回家就已经不重要了。甚至如果夫妻双方达成共识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共渡二人或三口之家的快乐时光,又未尝不可呢?孝顺不在形式而在真心和陪伴的质量。
所有需要我们面对的关系里亲密关系是第一位的,试想亲密关系没有处理好,即便你带再多的礼物给父母、多么讨巧的逗父母开心,但是你的不快乐是挂在脸上的,父母是可以感知到的,他们会开心吗?当然也会配合你演出,强装欢笑,但内心深处的那个痛真的要比你仅仅是不能回家陪他们过年要痛很多倍。
说到礼物:以前会给双方父母红包、买一些礼物(衣服、鞋、帽啥的),现在双方父母都年纪大了,有自己的退休金,我就不太执着一定要给多少红包、买什么礼物了,会在平时多给父母买营养品、保健食品,有时间会带他们旅游,当然春节会提前帮他们备好年货。用心孝顺高于形式和物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相信每个人都会为自己做最好的选择,也相信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选择负百分之百的责任。
我们也要相信父母都是通情达理的!是可以沟通的!
愿我们都能有一个开心、愉悦的新春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