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常常看到,当外国人谈论起中国,无不称赞其为“泱泱大国”。所谓“泱泱”者,广博、宏大也。然而在生活中,在网络上,却有越来越多的国人,对祖国上下嗤之以鼻,怨声载道,反倒是对国外的种种“美好”趋之若鹜,何故?我想,应该是身处安逸舒适的环境中,随着岁月的磨洗,让本应留存于每个中国人的傲骨雄心,在他们的身上渐渐退化了吧。
当然,如果单以这一点就说明现代中国人已经渐渐忘却了身份,失掉了中华民族的傲骨,显然也是不合理的。但何为傲骨?何谓“中华民族之傲骨”?
若想要谈论国人傲骨,必先回望过去,从历史长河中寻找种种蛛丝马迹。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不乏为了坚守正义而流血牺牲的人,不乏为了黎民苍生而舍生忘死的人,更不乏为了追求内心的自由而肝脑涂地的人。即使其中一部分或是为了自身利益,抑或是为了在史册上留下一笔,但也掩盖不住他们的光耀气质,这便是中华民族的傲骨。
一百二十二年前,浩浩荡荡的戊戌变法给颇为黑暗的民族命运带来了一丝光明。然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屡屡向维新派发难,让本就艰难的救国运动雪上加霜。而袁世凯的两面三刀,更是将整个变法运动推向万丈深渊。随着戊戌政变的发生,一群有着振国理想的青年才俊面临毁灭。但眼看运动即将失败,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谭嗣同,却留下了“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这样的狂句后,将生死置之度外。为了变法,他甘作“为变法维新而流血牺牲的第一人”,尽管身缚寒索,热血洒地,仍然坚持变法初心。如此气节,当为我华夏儿女之楷模;如此傲骨,当是我中华民族之英豪。
而后五十年里,无数热血英杰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奉献一生。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九日,当数千名中小学生走在北平冰寒土地上时,何曾有一人害怕?尽管遭受着北方腊月的凛冽狂风,即使面对着国民党军队冷凉的枪口,他们不惧不畏,反而以自身的一腔热血,试图温暖这饱经沧桑的中原大地。而就在这数千人中,又怎可能有一人,不怀中华民族的傲骨?
时间来到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中国,当零八年奥运会成功举办,当世博会在上海顺利收官,当世界一次次感受到“中国力量”,每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都深深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然而,生活中的一部分中国人,当天不遂愿,偶逢挫折,便崇洋媚外,不思进取,指责国之不强,无以拯救自己。
事实上,真正不强的只有自己。身之不强,则陷泥泞而难以自拔;心之不强,则处混沌而难以自觉;志之不强,则迎风沙而难以自立;魂之不强,则入污浊而难以自清。只有身处逆流而仍怀凌云壮志,不丢雄心傲骨,才能雄踞一方而巍然不动。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将中兴国家之责任寄托于我中国少年,更发出了“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感慨。但我认为,我中华民族复兴之重任,不全在我少年。身为中华儿女,无论少年、青年、壮年甚至是老年,都应不忘初心,胸怀大志,为祖国踏上复兴之路,奉献自己的力量。而这力量的源泉,当滥觞于我炎黄子孙几千年来文明的积淀,当迸发于在一代代英灵烈骨温润下的中国人骨子里的热血,这也正是中华民族傲骨之所在。
当今世界,风雨飘摇,但也正是对每个民族的艰难考验,这更需要每个中华儿女勇于奉献,敢于奉献,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