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学阅读经历可以用三个词语概括,其一是营养不良,其二是暴饮暴食,其三是细嚼慢咽。
我先来说一说,我的文学阅读如何的营养不良。我的小学阅读只有语文课本,没有其他任何读物,没有一丝夸张的成分。初中的时候,我倒是读了不少的民间故事和姐姐送的好些本作文书。但是,现在看来,那些阅读都谈不上是真正的文学阅读。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文学阅读?在我看来,读一整本书,确切的说读一整本的长篇小说,才算是真正文学阅读。这样算来,我的文学阅读是从高二开始的。那是一本叫作《薰衣草》的小说,是我大表姐的。关于这本书中的内容,我完全不记得了,人物也全然不记得,应该是一部言情小说。因为那个时候,言情小说的大赢家琼瑶阿姨的书籍和影视正火的一塌糊涂。
我的第二本文学阅读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是给我影响很大的一本书。当初的那本《平凡的世界》在班里流传多日了,到我手里的时候,书已经被翻的很厚了,后面的封皮已经脱落。因为白天没有时间,也不敢上课去读,所以熬了好几个晚上,才将其完整的看完。好长时间,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谈论的话题都是孙少平——孙少平的幸运与不幸;孙少平的勇敢与无助;孙少平的爱情与未来等等。
其实,我们高中学校里是有一个不算太小的阅览室,里面也有一些杂志和图书。可是,在我的印象中它是没有开放过几次的。好像是说,这个阅览室是为了达标检查而设置的,并没有专门的人员管理。我只记得去过两次,借书凭证是一对牌子,类似于商场外面存停自行车的那种牌子。今年暑假回母校,图书阅览室已然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地方了。
学校旁边也有一个书店,但是里面的文学书籍不多,多是一些教辅用书。我在那里买过两本《青年文摘》,至于在那里读书是不可能的。因为那个书店很小,而且柜台式的,不像咱们现在超市式的书店。据说,那家书店早就不开了,原来书店的地方也已经变成了一个日用品商店。
这么说来,我整个中学时代的文学阅读,也就是读了一本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可谓极度的营养不良。
我的暴饮暴食式文学阅读是从大学开始的。河北师范大学西校区的图书馆藏书非常丰富。新生入学教育,其中一站就是参观熟悉图书馆。直到那天,我才知道学校图书馆可以有这么多书,才知道自己的阅读是多么的贫乏,甚至用荒芜来形容都不为过。
我的文学阅读最初是跟着那门《现当代文学史》课堂去读的。课堂上,老教授提到哪本书,哪个作家,我就马上去读,疯狂的读。我读书本来就快,加之中文系的课程并不多,我有更多的时间去读(几乎周末和晚上都泡在图书馆里),所以慢慢的我的阅读就超前了老教授的课堂。这样,上课的时候,不仅可以听懂老教授的分析,也能参与其一二了。
常常和我一起读书的是我的高中校友——安安。我们经常相约图书馆一起读书,一起分享各自的阅读感受,但是那个时候写的很少。可能是没有自我要求,也没有写作的意识。每每想到这个,每每谈起这个,我俩都很遗憾,不约而同。真的,如果那时候可以把阅读的经历和感受随时记下来,肯定是一笔可观的财富。加之,那时候的我们突然从营养不良一跃而到了无比丰富的程度,那种阅读的冲击和碰撞肯定是非常独到的。哎,无比遗憾!现在,外回忆那段阅读的日子,也只是个模糊的概念,没有具体的记忆了。
现在流行说跨媒介阅读,其实那个时候好像还没有这个概念。不过,我和安安发现了一个更能促进阅读的地方——一楼资料室。那里有好多碟片供学生们观看,当然是付费的。本着节约的原则,我和安安经常一起共看一部影视,这样就可以多看一些。我们的确看了不少有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和不少的文艺片,应该是有好些在外面或者网上是看不到的。多数都是非常喜欢的,只有一部是被我们诟病的,好像是叫作《青年近卫军》。
大学四年很快就结束了,但是我的阅读没有结束。在北京工作的那三年,我租住在首师大旁边的一处民居。附近,有一家很大的书店——联合书店。它的主要客户是附近的中学生和首师大的大学生,当然也有我们这样的阅读爱好者。那个时候,报社的工作不算忙碌,所以多一半的晚上,我是在那个书店消磨时光的,甚至还差点成了那里的兼职工作人员。
北师大的图书馆要比河北师大的图书馆宏伟上很多,藏书也丰富了许多。但是因为研究生学业重,又加之兼职的原因,我泡图书馆的时间并不太多。也只有写论文的那段时间在那里长时间的待过。印象最深的是,毛批本的《三国演义》和蒋勋的作品集我是在那里认认真真读过的。
毕业之后当了老师,自主阅读最初是丢掉了的。还好,慢慢适应了忙碌的工作状态之后,我又把阅读捡了起来,或者说我和阅读再次重逢了。与之前不同的,我不仅想着自己去读,还会想着怎么推荐给学生,带着学生一起读。这又是另外的一种阅读体验。如果说大学之前的阅读是营养不良,大学的阅读是暴饮暴食,现在的阅读更像是细嚼慢咽和美味分享。
我中学时代的文学阅读是荒芜的,即使后来我狠狠的补上了,但是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有一些东西是永远补不上的。比如,至今我依然不喜欢看童话,这是我阅读中的一个缺口。比如,小时候读过的经典作品再读,在我这里就不可能实现了,因为我根本就没有那个时候的阅读记忆和感受。
那么,阅读就是一件耽误不得的事情了。看到爱阅读的孩子,我是羡慕的:羡慕他们美好的年级可以有那么多的书籍去读。看到不爱阅读的孩子,我是疑惑的,疑惑在于:如此美好的青春,难道不应该给阅读留个位置么?
现在,我是一位母亲了。给孩子的爱很简单,时不时地陪他一起读读书,或者摸摸书,哪怕撕撕书也无妨。
书,还是要慢慢读起来的,在合适的年龄,在合适的地方。